来不及总结2022年,也来不及做2023年的计划,日子它自顾自地往前走。2023已经流逝十二分之一。
这个月,身体处于修复状态。虽然之前也没有网传的那种严重症状,但感觉好像有隐形的东西潜伏在体内。这个月,注定是缓慢行进的一个月。
值得安慰的是,虽然不在状态,每天还是能读书,而且还读了不少。
《打字机上的缪斯》:
双线小说,跨越三十年,三个女人的故事巧妙串联起来。故事吸引力很强,一个钩子,又一个钩子,把读者的好奇心牢牢勾住。
想做的那件事,必须坚定信念。你必修斗争,跟自己斗争。
《一日重生》:
小说故事简单,但感人至深,引发深思。去年读过一次,特意在新年开始之时重读,以示自我提醒。
落魄的前棒球运动员,离婚,唯一的女儿连婚礼都不邀请他参加。心灰意冷,他制造了一次自杀式车祸。恍惚间,他重遇已故的母亲。母亲带他重返过去。他发现,自己一直被爱着,而他该为母亲挺身而出时却没有勇敢站出来,他清醒过来,原谅自己,原谅别人,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好好生活下去的理由。
《一个人的朝圣》:
从2016到现在,读过三四遍了。这次重读是想感受故事如何构建。
六十五岁的啤酒厂退休工人哈罗德平静的生活被一封信打破,老同事奎尼写信说自己得了癌症,来日不多,住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哈罗德离家准备寄出回信,走着走着,往事涌上心头,他决定走几百里路去拜访老同事,他相信只要他还在走,同事就会继续活下去。
他一路走一路回忆自己的人生。离家出走的母亲,被父亲赶出家门,读了哈佛大学却自杀的独生子,与妻子形如陌路的沉闷生活......
行走的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形形色色的难处.....
我们都走着自己人生的朝圣之路上。
《一个人的朝圣2》:
因为喜欢《一个人的朝圣》而把这书加入电子书架,五六年过去了,却还是第一次阅读。
作者强调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而是一个伴。网上有人说败笔是写了俗套的续集。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同样喜欢《一个人的朝圣2》。
这个世界上,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不同的人生剧。
《一个人的朝圣2》从另一个角度,讲了临终关怀医院里,等待哈罗德到来的故事。虽然也穿插着跟第一本相关的往事,但临终关怀医院里,那些不知道哪天突然就不再出现的人,更加引发思考。
生命到了终点之时,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恐惧死亡?平静迎接死亡?欢迎死亡?抑或......
《奥斯卡和玫瑰奶奶》:
十岁男孩得了白血病,手术失败,在医院里等到一个没有疑问的结局。他在医院里认识了玫瑰奶奶,玫瑰奶奶带他玩一个游戏,让他给上帝写信,把每一天当作十年来过。在短暂的十二天里,小男孩体验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呢?如何继续体验活一天,少一天的人生?说活一天少一天,不是悲观,而是加倍珍惜当下。
《有如走路的速度》: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
只因读过,并且十分喜欢是枝裕和的小说《步履不停》和《下一站,天国》,也看过一小段他的采访,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书名“有如走路的速度”非常契合我当下的状态,所以毫不犹豫买了纸书。
篇幅很短,总字数也不多,没有戏剧性的冲突,缓缓道来,我却从文字的痕迹里拼凑出是枝裕和的成长点滴。
尤为感动的是其中《丧中明信片》。
那年他跟母亲共同度过第一个正月,收到几个月前去世、享年八十岁的父亲给他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请注意身体健康,组建一个和睦的家庭。”
原来,那是父亲十五年前参加一个活动,当年的父亲写了一张明信片给十五年后自己的孩子。
十五年前我在哪?十五年后我在哪?我想对十五年后我的孩子说什么?
《可能性法则》:
2022年已经读过一遍。
书中描述了过去三个多世纪,科学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旧世界观的沉迷让我们成为了自己成长的阻碍,了解量子力学,自我质询,重新认识自己,重塑世界观,将量子力学融入日常生活。
机械化让我们被卡住。包括这奇奇怪怪、刚刚过去的三年。
2023的第一个月,时间被一本本书填满。
卡顿时刻,幸好还有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