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IOE行动,从美国的“棱镜门”事件说起。
2013年6月6日,西方媒体曝出,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7年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代号为“棱镜”。
根据这个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会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还可以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里面任何一个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棱镜门”事件的爆发,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外部势力对于我国信息安全的威胁。于是,当时整个中国信息产业领域掀起了一股“去IOE”的浪潮。
IOE,前面我们介绍过,就是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还有EMC的存储设备。
这一整套下来,就是当时的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最常见的配置。而“去IOE”,就是抛弃这套来自国外的装备,全部换上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装备。
不过,“去IOE”这个口号,最早并不是在2013年出现的,而是更早的2008年,由阿里巴巴提出的。
因为在当时,随着淘宝上的业务量越来越大,阿里巴巴高价买来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快要支撑不住了,平均每周都要出现三四次问题。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去求助万里之外的美国Oracle技术人员。由于中美存在时差,当美国那边返回结果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一整天,很耽误事。
而且,面对阿里巴巴提出的要做产品大促的需求,美国的技术人员经常连连摆手,说没法让数据库弹性扩展,满足不了这种数据量短时间内暴增的情况。
这就导致,阿里巴巴在产品大促时,数据库经常不够用,大促结束后,又会有一些数据库是空置浪费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阿里巴巴决定,“去IOE”,自己来做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当时,他们最先换掉了IBM的小型机,然后换掉了EMC的存储,而Oracle的数据库是最后才换掉的。
因为在数据库这一环上,研发难度是最大的。
他们没有去采购现成的国产数据库产品,而是决定自己上手改造。他们选中了一种叫MySQL的开源数据库。
开源数据库的源代码是对外开放的,允许有需要的人使用或修改这些代码。于是,连续几个月,无数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就在屋子里研究MySQL开源数据库,每天都扎进千万行级别的代码里,一点点拆开,又一点点重新组装。
终于,在2010年,开源数据库MySQL的一个阿里巴巴专属分支AliSQL被研发出来了。
后来,到了2013年,阿里巴巴终于彻底完成了“去IOE”,把整体业务都迁移到了新一套的装置上。
而在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后,阿里巴巴提出的这个“去IOE”,被国内的产业界赋予了新内涵,尤其是银行、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去IOE”逐渐升级为一次国产软硬件信息产业跟国外软硬件信息产业的对决。
在这场对决里,国内数据库研发主要走的是这么三种技术路径:
一是完全自己做,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写,这就是在2008年以前,那些最早的国产数据库企业走的路子。
第二种路径是,利用开源数据库的源代码,或者购买其他数据库的源代码,把它们消化、吸收完了,再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创新,做出自己的数据库;像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很多后来加入的数据库厂商,走的就是这条路径。
还有第三条路径,就是面向未来,结合新技术进行数据库创新。云数据库这种创新形式。
云数据库跟传统数据库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存管,是在本地的硬件里的,而云数据库是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的,不需要本地的硬件。
云数据库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支持自动备份、自动漏洞扫描、异常自动报警,等等;而且,前面提到的,Oracle数据库做不到的弹性拓展,云数据库也能做到。就好比说,平时我们备一壶水,就能喝一天,现在家里来了客人,需要备一壶半的水。
传统的做法是,放上两只壶;但如果拥有一只能弹性拓展的壶,它就能根据你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容积,不用再多放一只壶了。把这里说的水,换成数据;把壶,换成数据库;那么我们前面说的,数据库的弹性拓展,就很好理解了。
从2012年到现在,一边是国内产业的“去IOE”,一边是国内数据库企业不断的技术突破,这两股力量融合在一起,带来的结果就是,国产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市场中的占比迅速提升。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接近250亿元,其中,国产数据库企业占到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7.4%,也就是接近50%,能够跟国外数据库企业基本打平了。
在这接近50%的市场份额里,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四家最早的国产数据库企业,还有阿里云、腾讯云等新加入的云厂商,华为、中兴通讯等设备商,以及其他新兴的数据库厂商。
目前,整个国产数据库产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群雄逐鹿的气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