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惯子如杀子?何为惯?

惯子如杀子?何为惯?

作者: 爱丽莎xian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23:05 被阅读17次

    专家罗列十大溺爱孩子的方法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合理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亲爱的宝妈宝爸们,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到底哪些属于“溺爱”呢?

    我的育儿观是: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

    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仔细看看,并自我检讨下,有没有犯以下的的溺爱症?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记得有一次女儿要吃汉堡,爸爸就带着女儿一起进了一家汉堡店,自己舍不得吃给女儿买了一份,独自坐在女儿的对面看着女儿把汉堡吃完,然后爸爸开心的带着女儿走出了这家汉堡店。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女儿习惯了吃东西总是一个人吃,舍不得分享。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过一家汉堡店。我带着女儿进了这家高档的汉堡店,买了一份汉堡独自一个人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女儿在一旁不高兴了,哭丧着脸,我问女儿,你也想吃吗?女儿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我主动把剩下的大半份放到女儿面前说:"这剩下的大半分妈妈舍不得吃,是留给你的”。这时女儿突然懂事的看着我说:"妈妈你也一起吃吧”!我立刻笑着鼓励女儿说:“太棒啦!原来我们家宝贝也懂得分享啊!"从那以后,女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都会分享!所以说爱孩子,我们千万不能给孩子特殊待遇。

    二、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三、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在当今社会呢,我相信很多父母深有体会。

    四、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民间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懒惰的危害。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兄弟非常懒,整天什么事也不做。他俩长大后,父母要他们到外地投奔一个亲戚,行前大人烙了许多圆饼套在他们脖子上,叮嘱他俩路途饿了就吃饼子,可这两个懒汉半路吃完了嘴下边的竟不知挪动一下圆饼,结果被活活饿死。许多孩子听了这个故事,都深受教育。当然家长如果采用现身说法,教育孩子效果就会更好。

    五、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祈求央告要不得。

    六、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老师们发现这个小孩拿不住笔,笔拿了就掉,无法抓握,无奈之下,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家长自己压根儿都没发现问题的存在,检查的结果,把医生、家长和老师全部吓了一跳,这个6岁的孩子的肌肉从来没有被锻炼过!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生出来以后,他没有需要用过他的手指肌肉,一直都是被照顾,而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中,使得他原先在母腹中就具有的肌肉运动能力现在都退化了!

    简直难以想象生活中竟有这样极端的案例。是的,看了这个案例,你会觉得怎么可能,我们根本不会这样的,可是对于孩子你是否有过都有一种“包办代替”的冲动?

    1、孩子走路时,摔跤了,你是不是毫不犹豫的冲过去扶他起来?

    2、香蕉皮,鸡蛋壳,橘子皮之类易于处理的东西尤其是孩子3岁前是不是让孩子自己剥?

    3、当孩子一直被喂饭,有一天开始想自己吃饭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怕弄脏桌子、地面、孩子的衣服而继续喂下去?

    4、孩子玩彩泥、做手工时,总是无法成型,你是否直接上前提供帮助?

    5、孩子画直线歪歪扭扭,你是否轻松帮他绘就?

    ……

    我想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理由要去包办代替。

    七、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宝宝们那些看似无聊、或在成人眼里被认为是不良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宝宝们成长的表现。所以对待宝宝,父母要有更多的耐心。

    八、剥夺独立

    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比如说一个孩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饭。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结果弄得满桌狼藉,这个时候他在学习独立,学习吃饭这个独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喂。很简单,喂了以后衣服和桌子上都不会弄脏,这个行为就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

    有次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一个小女孩,两岁多,要红薯,她妈妈买了一个烤红薯。上了车,妈妈坐在那儿剥红薯皮,小女孩着急地嚷嚷着:“我来剥,我来剥……”她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的。”小女孩急迫地说:“我要剥嘛,我就要剥嘛。”她妈妈严厉地说:“不行。女孩满脸的乞求、痛苦、尴尬,最后红薯剥完了,她妈妈说:“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讲卫生。”女孩说:“我不吃。”她妈妈说:“什么?花了钱,费了这么大的事,不吃啦?这不是折腾人吗?……”

    那小女孩要的是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觉。这是她的内心需要,是她的心智发展的需要。到底这经验有什么作用?没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政治家或其他什么人物的重要一环。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九、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十、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家长庇护得了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立,给孩子断乳的契机。

    应该说,解决的办法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孩子自身要有独立意识和敢于接受生活挑战的勇气,不怕苦、不怕累,锻炼自己从独立报到、洗衣服、吃感冒药这样的生活琐事做起;

    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放手让其参与生活锻炼和社会竞争。

    如何才能做到不娇惯不溺爱孩子?总结以下几点,希望孩子们都不会被娇惯着长大。

    一、

    这些话,请不要说

    “打桌子,谁叫它弄疼我们宝宝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但如果孩子碰到桌子,就边打桌子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

    这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孩子会认为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碰到长辈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想解释的心情都没有!你当孩子都是傻子啊?孩子做错什么事您老人家说因为他不懂事可以原谅,我教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老人家又说孩子太小不要勉强他长大就知道了……

    这孩子总是聪明的很,时间一长,你再要他做点什么,指不定给你来一句“谁谁说我还小…”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没事,拿一个吃喽!”

    孩子看到超市各种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冻、糖果、散装饼干等等!有时候他们太小,不懂要买单这东西才属于我们,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去拿。

    这个时候当妈的往往会制止孩子,告诉孩子这个没付钱不能要,不能说“没事,拿一个吃喽!”要让孩子知道得到个东西,是需要付出的,不是他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二、

    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在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在心理上,也要独立。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日本的孩子从小家长就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别人来帮忙,那是别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从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在教育观念上,日本也从小灌输孩子,自己国家资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三、

    苦,就让他吃吧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

    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假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四、

    学会坚持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劝劝天下溺爱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请你放开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不妨从独立做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惯子如杀子?何为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jk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