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角还末完全融化的积雪,也冷却不住新年的热情。
晚间蛰回居住小区,外面依旧寒泠,须厚衣裹身,可操场上疯耍的孩子们,好像早已跳进春日暖流。嬉戏,打闹,逗乐,不时还能听到一两声零星鞭炮炸响。显然,他们已从心理进入春节欢愉模式,孩子们是这种模式最直接的表现者和传播者。只要不是连日阴雨天,过年孩子们一定是最快乐的。
儿时过年最想去的地方,莫过外婆家了。按我们当地风俗,大年初一是不好出门的。大年初二早早起床,欢欢喜喜穿着新衣裳,眼馋着准备好的大包小包礼物,跟随着父母去外婆家拜年了。记忆的余温里,主要是外婆做的那些让人不忍停手的美味,和外公笑眯眯的压岁钱。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拜年走亲串戚的。正月里也是村里最热闹时候,平常都在外面闯路子谋生活,难得一见,过年了都回来了。连见面时都分外客气,长年不见的,见面递烟倒茶难免客套一番,落座后,谈论最多今年混的咋样,挣了多少钱。被问者一般都含笑谦虚,问话者也不刨根究底,点到为止,然后大家通通哈哈大笑,过年气氛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笑谈间,被推送的格外热情高涨,生动感人。
平日,村子里极少有这般生气,看家护院的长老幼弱,只能表显村子里还有生命活动的迹象,放学回来的孩童,给沉寂的村子带来一丝难得欢笑,也只有在这难得来临的春节,村子仿佛一下被这些匆匆归来的游子们点燃了,爆发出成片成片的鲜活和精彩,也只有此时,村子才呈现出有人居住和生活的本色。当然最快乐的,还属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至少整个正月的主角,都属于他们。
本周手写唐诗《梦李白其二》,杜甫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