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本周看的书:
樊登讲书有《破解欺凌的游戏》《教育的减法》《轻松主义》,其中《轻松主义》给我的印象最深。
“努力”两个字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一种进取方式,好像如果你不能努力去认真对待一件事情,那当你面对不是非常理想的结果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会悄悄地或者大声告诉你:谁让你不努力!
可是,看了这本书,我知道,努力并不是一种荣耀,我们不需要追求过度的努力,有时候过度努力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勇敢地相信,轻松也可以达成不错的结果。
已经快三十年了,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之前,学习气氛无比紧张的氛围里,班里有一群男同学依然光着膀子在篮球场挥汗如雨。身为女孩子的我从心底里是羡慕他们的轻松状态的,他们之中的确有人考得非常好,从此展翅高飞。
当了老师后,我也在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表现。那些特别努力、特别用心、特别懂事、听话、上进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可是他们的这个未来与他的努力似乎并不能成正比。反而是那些看似不十分用功,没有用尽全力,看似轻松的学生们往往会在中考和高考中超长发挥,犹如一匹黑马脱颖而出。看似偶然,如今看来却是必然。
《破解欺凌的游戏》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话说的轻松,真正做到需要有强大的心理建设。这本书不应该只让孩子看,家长、老师都应该学习。有一些话术先生硬地照做,然后一点点体会它的妙处。
这两本书,前者我用思维导图做了笔记,后者用ppt做了梳理,不过真正记到脑子里的不多,还需继续努力。
微信读书我看完了《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书中有很多我在用的方法,比如分组、提出问题、记笔记等,后面还提到了评价和工具包。显然作者是做过实践的,他的很多方法很中肯,只要敢于改革自己的课堂,敢于尝试和实践,一定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这本书值得推荐给老师们,也值得我重复阅读并付诸实践。比起从刘书记那里借的《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的课堂》要好很多。
这本小书的作者谈了六个步骤,大概是记住并清楚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发出有效指令,语言准确到位不要有口头语,清晰的指导语……看这本书时会感觉国外的课堂好混乱,老师根本都控制驾驭不了课堂的,学生们的行为实在有些夸张。可能这是我们的学生未来的样子,尊师重教的传统模式已经在改变,未来的样子还真是不容乐观。
不过国外的作者都非常注重实践和调查,好像他们写东西都是基于数据和报告之上的。从来没人教过,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要倡议大家做课题研究,因为课题研究是需要数据分析的。
得到听书听了《苏东坡传》《陈子昂传》和《出祁山》都是人物传记类的。樊登老师也讲过苏东坡,比这里讲得好,这位老师只选取了东坡的乐观一个点进行表述,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显然不够丰满。因为第一次听陈子昂,但是因为听书对这位诗人有了进一步了解。比如具有网红潜质的子昂碎琴的操作,还有他虽得武则天赏识,却始终没能被重用,空有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虽然作者说古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一定是陈子昂所写,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是这位胸有丘壑,怀才不遇的大才子的呐喊。
苏东坡、陈子昂、诸葛亮,他们每个人都是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的闪亮之星,可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
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说,“一个人的际遇,对生命的领会,会影响到我们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认识。”三位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年代恐怕不会考虑真理,但他们都在努力地活出自己。也许每个人最后都有一点不甘心,但是他们还是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后世所敬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