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课程标准》,虽然已经读过两遍,但依然感觉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今天阅读《新课程关键词》的前言部分。记录如下:
最好的或最合适的课程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课程改革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专业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变革过程,从“新课程”走向更新的课程,亦是课程变革的常态。若干年后,我们的课程必将走向更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课程发展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所以课程要不断改革,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
课程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带着某种目的或意图,运用专门设计过的文本影响学生学习的实践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学生与方案文本的互动实践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课程是为育人服务的,只有当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时,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才能实现其意义。无论课程如何改革,要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主要目的,无论什么样的课程,都是为育人服务的。
新课程之所以“新”,是因为其设计众多全新的提法,如学业质量标准,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也涉及众多在国家教育政策文本中已经明确,但在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文本中首次加一明确的观念,如核心素养,综合评价等。但“新课程”不是对原有课程的颠覆,而是对原有课程的修订和完善。一些已经历经20余年课程改革洗礼,却有广泛研究基础和时间底蕴的观念和做法对于新课程实施依然至关重要,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项目化学习等。课程实施自由其核心的常识性要求,其中有些源于古老的教育智慧,为人耳熟能详但仍旧历久弥新,如因材施教;有些原本是常识,但被遮蔽已久,实践中存在明显偏差,如“教——学——评”一致性。新课程标准既有新的变化,还保留了原有课程标准中的一些优秀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