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也像座围城。墙外的人望着铁饭碗和寒暑假期想进来,墙内的人看着长年不涨的工资条想出去,但看到墙外的人挤破头想进来的劲头,又舍不得出去。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出来后,最热门的话题是老师的工资终于要涨了,国家要求——老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能低于本地的公务员水平。
但是喊得热闹的是局外人,圈内的老师大多一脸冷漠:和公务员同薪?都说了十年啦。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也有类似的规定。
十几年过去了,大部分教师的工资仍让他们发愁。课后的有偿补课被很多人诟病,且已被明令禁止,其背后是很多老师面对低工资不得已的选择。
退一百步说,即使工资和福利提到和公务员一样的水平,老师的工资就算高了吗?
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20年代广州级别最低的九级教员每个月能领到30元的薪水,而有2.5个家庭成员工作的普通工人家庭的月收入只有25元。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一个最低级别的教师每月的薪水比工人家庭一家的收入还多。而一级教员一个月可以领到125元薪水,是工人一家的5倍。大学教授的薪水更不用说,陈独秀在北大拿的工资,2个月就能买3套四合院。
相比起那时,现在老师的工资再提高一倍,也实在不算多。
为什么教师需要高工资?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上担负了整个国家未来一代的教育。虽然职业的价值不只靠钱体现,但当一个老师还得为住房、为老人孩子的费用、甚至为养家糊口发愁,还怎么能静下心来潜心自修,潜心育人?更重要的,高薪是一种价值导向,不可否认的是极高薪酬的客观结果是它会吸引那些最优秀的人到教育界中,从而把孩子的教育放在更优质的培育者手中。
我们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导师,尊师就是重道。如今面对这顶高帽子,像工人一样按劳索取工钱的老师们纷纷把手一摆:“千万别说什么灵魂的导师啊,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意见》指出,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把自己当工人的老师们,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