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龙应台先生人生三书的第三本,看完前两本的我,仿佛更爱这第三本。许多场景仿佛身临其境。
还很小的时候,我站在门口盼着读小学的姐姐回来吃午饭,渐渐长大,盼她周末归家。我所代表的小朋友,背后是父母的缩影,在盼的不仅是我,更重要的是父母。妈妈那时便说:孩子啊,就是越盼越远。那时还不懂得,但觉得妈妈说得好有道理。
可是我没有得到母亲的目送,我就送她离去。上大学之后,每每离家,唯有奶奶站在身后目送,只是她的目送,盼望的不仅仅是我这个人,而是我所代表的那个小小的家。
很多地方把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放到一起,越有说服力,只是这些都与我的生活无关,只是文中所描述的,是大部分应该有的家庭的状态。
最后写到她父亲的离世,场面的描写让我想到了爷爷去世时候的场景,十分难过,后头哽咽,人生如此,像我爷爷那般自由的人,一定是灵魂超乎了皮囊!
读完这三本书,龙应台先生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丰满具体了起来。在苦难中成长,始终保持优秀,但我相信这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有两个可爱的儿子,是那个时候中国母亲很难做到的开明妈妈,在不断学习,站在孩子的角度,教育,都是一种前卫的,堪称教科书式母子相处方式的教育。有自己的事业,家庭,陪伴父母老去,逝去,即使有过遗憾,但更多的是无愧。
在和孩子的相处时也会闹闹小脾气,看到虫子也会吓得惊慌失措,在外旅行也会有一些些感悟和分享,对生命中的遇见,有反思形成自己的想法,大到国家政事,小到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甚至是昆虫。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在我面前,一个我望向她,便觉得那时我所渴望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