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小说:北岸映山红(二)
作者:雁君
初秋的北岸山下,稻田黄了,金黄色的稻谷,一片一片在风中摇曳,北岸桥下,河水“哗、哗、哗”地响。俗话说“北雁有好峰,南雁有好洞”,而北岸村其隐于田园,有着远离尘嚣的恬淡静美。
这也是静姝爱恋家乡、一心要回到北岸村的理由。
农田里,吴大柱和妻子包小英在稻田里忙着收割中稻,常年在外风吹日晒里行走的吴大柱,皮肤晒得黝黑,眼神却还刚健有力,踩稻谷机踩累了,他就坐下来喝口粗茶,歇会儿脚,妻子包着头巾,在不远处割着稻谷。
前几年还能看到孩子们来帮忙收割,而今大片大片的稻田,只有他们夫妻俩在劳作。
儿女们都已长大,静姝开了书房,静雅不喜欢整天抱着书,性格喜动,去市区学习服装设计,静娴在备考大学,儿子静勋也在备考高中。对于吴大柱来说,几个子女,总要有个娃儿考上大学,特别是儿子,要光宗耀祖,做个有文化的人,不像自己一辈子在黑土地里,这是吴大柱最大的心愿。
庄稼地里传来喊叫声,吴大柱掀开草帽,只见吴大奎朝他这边走来。
“大柱,我来帮你一起收。”吴大奎边说边卷起裤管下了地。
“谢谢奎哥,等等晚上我们喝两杯。”吴大柱眼睛眯成线,说起“喝两杯”,这酒一直是吴大柱的最爱,农家人不喝别的酒,他就喜欢喝自己酿的米酒,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吴大奎喝上两杯、吹吹牛。
吴大奎是吴大柱父亲兄弟的长子,他和吴大柱一样,都是同门长子,父辈们走得早,俩人胜似亲兄弟,有什么事都会相互商量、帮衬。
吴大奎来帮大柱一起打稻谷,俩个五十来岁的农村汉子,收拾起庄稼是很快的,不一会儿功夫,一亩多地的稻谷已被放倒,开始踩稻谷机。那时候的农村,割稻谷、打稻谷,收割庄稼靠得都是人力活,家里头确实需要男人劳动力,那时候祖祖辈辈们都种地,在他们的封建思想里,要生个儿子下庄稼干体力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吴大奎比吴大柱大四岁,性格憨实,早年结婚时,妻子田荷花一直不孕,于是在父母的建议下,收养了一位10来岁男孩做儿子,改名吴家旺,在农村里意蕴为“兴家丁、添家丁”的意思。
收养吴家旺不久后,田荷花真的怀孕了,生下女儿吴大梅后,不久又生了女儿吴二梅,并在吴家的期待下,生下小儿子吴家先。
家先出生后,全家人那是百般疼爱,甚至溺爱。特别是田荷花生了儿子后,她终于可以在村里、家族里“抬头”了,对于这个给她“地位”的儿子,什么脏活、累活,这个亲儿子是从不会给他沾的。
在70年代末的农村,一种叫“脊髓灰质炎”又名叫“小儿麻痹症”的急性传染病在农村横虐,感染后的孩子,高烧不退,那时候北岸村好几个孩子感染,在家是“尴尬”地位,又缺少关爱,体弱的吴二梅,不幸感染了儿麻,从此右腿落下残疾。
吴家先出生后,吴家旺的地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年龄的长大,吴家旺也表现出比同年龄人老实、木纳的性格,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吴大奎心善,对这个领养的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爱护的。面对木纳的的养子,吴大奎托媒人给他找个聋媳,聋媳尽管不能说话,但她能读懂唇语,还能和吴家旺交流,也能操持家务,也算是成了家,吴大奎分了屋、分了田给家旺,帮他办了婚礼,也算是放下了一门心事。
比起吴家旺的木纳,吴家先是好吃懒做,吴大梅是什么活都能干,家里收庄稼、晒稻谷,去集市上卖菜,都是吴大梅,吴二梅尽管右腿跛了,但她也没闲着,姐姐挑菜卖,她拿杆称头。生活锻炼了吴大梅、吴二梅,也让吴家先变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为了吴家先,吴大奎没少和田荷花吵过架,田荷花总护着儿子。看着吴家先整天在外游手好闲,常跟家里要钱,吴大奎恨铁不成钢,对儿子十分失望,平日里一碰面就吵,父子之间矛盾也越积越深。最严重一次,是吴家先赌钱欠了债,吴大奎气得拿起一米多长的铁锹,追了几里地,追得他上气不接下气,而吴家先却逃之夭夭。
(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