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了三个孩子,有点多了?

生了三个孩子,有点多了?

作者: KeithZhihui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09:33 被阅读69次

引子:备受非议的生养问题

2017年7月15日凌晨2点,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婴儿诞生了!

第一眼看到她的感觉,什么都是小小的,但却是美丽的、可爱的。
内心不禁感叹到,这就是生命最原始,最初的样式!
这是我的二女儿,今年7月份刚出生。
我今年28岁,共养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震惊?发笑?沉重?替我担忧发愁?或是发出一个长长的感慨,你真厉害!呵呵,其实我一点也不厉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只不过我做了,而很多人没有做而已。为什么我会有以上的这些设想?我成长的过程中,耳边总少不了听到关于生养孩子的非议。首先要先从我自己家说起了。

我小时候,每个家庭生两个或三个孩子都是极其普通的事情。我们家里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些特别。四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四个孩子还好,但是四个男孩却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传统观念认为,养男孩子费心费神费钱,三费产品。不仅要从小勤加管教,长大后还要成家立业,不知需要多少的经济投入。

每次父亲带我们外出,别人看到他带着这么多孩子,又知道他是山西人之后,都会一致认为他是山西煤老板。父亲每次告诉他们自己是普通农民,大多数人是不会相信的。

从小在人们这样的询问和议论中长大,我难免很早就开始接触到一个家庭要有几个孩子的话题。特别是到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时候,因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普及和实施、经济的发展,大部人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从小在这方面受了家庭的影响,父亲从不和别人提说我们是他的负担。所以,我28岁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但与此同时,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况且我们上一代人,像我爸妈两边都是5个孩子,甚至7到8个都是极为普遍的。那现在我们到底要几个孩子好?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

对于我自己来说,生养孩子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我不愿意盲目随从社会的思想潮流,我想自己搞清楚事情的整个状况后再做打算,因为我不想把自己的重要人生决定建立在别人的舆论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我相信我自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我做了阅读和搜索来了解其中原因在哪里。

有一次上网买书的时候,无意间一本书名映入眼帘——《中国人太多了吗?》,这不正是我想了解的吗?于是我就很果断地购买了这本书。阅读本书后,给我的思想清扫了很多传统观念里虚假的谎言和障碍,并让我真正开始明白和坚定自己在生养孩子方面的立场。

时值今日,在老三出生以后,我想是时候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话题了,毕竟我自己已经实践过了,我想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一点。在我了解完这些信息后整体感受是,现在我们的思想误区太多,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

误区一:中国人太多了

中国政府在2010年的时候做了人口普查。从其公布的结果来看的话,在过去10年中,中国人口增长了7000万,达到13.4亿,当然这只是保守数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生育率却已经下降到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孩子,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更替生育率是指维持每一代人人口不变的生育率。

虽然中国现在的人口多,但并不代表中国的人口依然在增长。更有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下降到0.7,更是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完全属于惯性和寿命的延长。1.5以下的生育率,意味着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少30%,而且最终,中国人口将进入长期负增长,人口不增反减。很多人惯性地以为中国广大农村的生育率仍然很高。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农村青年已经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其生活观念接近城市青年。目前,普遍农村的生育率正在逐渐向城市看齐。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生育率也会持续下降。

实际上在过去20年中,低生育率已经使得年轻人口减少了30%。20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还有大约2000万的新生人口,到了21世纪,每年新生人口已经降到了1500万。如此剧烈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根据教育部2009年的报告,全国的小学数量比上年整整减少了2万所,小学生数量比上年减少了260万。到现在将近10年快过去了,相信这个数字依然在不断攀升。

可以预见,今天小学生生源短缺,5年后就是中学生短缺,10年后就是大学生短缺,20年后就是中国年轻人才短缺。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中国现在的人口并不是像大多数人以为的人太多了。

误区二:富了,才愿意生孩子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培养高素质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中国,相对于收入来说,其成本更高。培养一个小孩到大学毕业的直接经济成本是49万元,是城市人均年收入的8倍。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参与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妇女在教育和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生育率就越低。

最后,现代城市生活中丰富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进一步挤压了家庭生活和抚养小孩的时间,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单身。城市人群中,男女青年的平均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结婚后,也选择尽量推迟生育时间,有些人干脆不要孩子,成为丁克家庭。

人口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必然伴随生育率的下降。人们不会等有钱了,能负担得起了,才会生孩子;反而是越富有,越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在变得富有的同时,消费成本也在提升。经济富裕不是生养的必要条件,现在人们都比20年前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是现在人们是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误区三:人多穷,人少则富

到现在我还记得这样一句宣传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养猪。”

那人口减少经济到底会不会增长?人们会越来越富裕吗?

因着政策实施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从出生率看,中国的人口已经得到了控制并开始减少。但这只是暂时的,新生儿的减少,意味着在20-30年后,社会工作人口将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会增加,同时社会也需要将更多的财力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照顾。

传统观念认为,养孩子为了防老,这也是人们生养的重要动机。但在现代社会,养老靠社会福利和储蓄。养老金也是政府靠税收来获得的,新生儿减少,年轻人减少,直接导致劳动人口的减少,这样税收也会减少。

人口增长会在短期降低人均资产拥有量,但是从长期看,新的工作人口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资产,人均资产和人口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人少了,不会带来财富,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负担。
相反,人多了,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误区四:人少了,生活质量会提升

这一代人生的少了,但也没见得有多轻松。

以前生养的孩子多,养育成本低。现在孩子少,但是养育成本却一路攀升。父母要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培养一个孩子。相比以前,现在的孩子有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去担忧,尤其中国父母不想让孩子在任何方面落下一步,其担忧和劳心程度始终远比以前更甚。

这一代,人生的少了。下一代,却活的更艰难了。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已经是极限,三个实属罕见。试想一下,两个独生子结婚,上有四老,下有小,对他们的生活和经济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可能会开始出现一些状况,独生孩子在经济和精力上都没有人分担,会成为他们巨大的压力。

所以低生育率是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交换,少一个孩子短期可以减轻这代人的压力,但长远来看却增加了下一代人的压力。

目前,我国是10个劳动者赡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就剩下不足3个劳动力赡养一个老年人,显然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

少生了,生活质量真的会提升吗?

反思:少生孩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例长期严重失衡。1980年在全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生育过程进行强有力干预的分水岭。将近30年的时间,性别差距越来越显明,男性数量逐渐超出女性数量。从2010年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渐次进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现象已开始显现并累积。但因此也增加了我国社会的不安定的风险。实际上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证明,近20年,我国犯罪率较之前已经增加近两倍,而其中由出生性别比导致的青年人口男女比例失衡是重要原因之一。

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而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和B超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影响。除了父母的关注之外,独生子女还获得了四个老人无微不至的呵护,老人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照顾他们唯一的孙子中。这些被溺爱的孩子,在团队运动中欠缺竞争的雄心。

其实,我们并不能预测未来,不过,由于人口是最基础性和持续性的因素,其变化对民族、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当年我们评论毛泽东时代人口无计划、人口爆炸时,“爆炸”的人口却创造出了改革开放30年前所未有的奇迹;而今当我们沾沾自喜1980年一孩计划生育30年以来那些伟大“成就”时,却为未来30年埋下了人口结构严重失衡的巨大隐患。

事实上,我国人口众多也没有成为负担。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是谁创造了“中国奇迹”?是20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庞大人口,他们是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是毛泽东时代为我们这30年留下的宝贵“人口遗产”。诚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印裔美国学者阿马蒂亚 · 森在对比中印人口问题后发现,毛泽东时代的人口规模,为后30年我国经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人口基础。

鉴戒:历史沉痛的教训

我们来看看二战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日本和美国的现况,或许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人口对国家的影响。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生育率最高的,一直保持在接近更替水平左右,比欧洲1.5的生育率要高出很多。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美国人相对欧洲人更加热衷于基督教,而基督教提倡多生并禁止堕胎。其次,移民也是美国能够保持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美国每年都会吸收几百万的外国移民,这些新移民中有学历和技能相对较低的拉美裔人,也有学历和技能相对较高的亚洲裔人。这些移民都相对年轻,生育率也相对较高,每年都向美国的人力资源库注入新的活力。

日本在20世纪50-80年代,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连续3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超过8%。一大批日本企业,在汽车、电子、设备工业方面迅速发展起来,超越美国企业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先锋。在1990年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日本国家竞争力排在了世界第一,日本的人均GDP也大有超过美国之势。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化,日本企业的创造能力似乎突然停滞了。相对于美国企业,日本企业显得保守而迟钝。先是半导体,后来是软件、通信行业,最近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行业,日本企业在一个又一个新领域被美国和新兴国家或地区所赶超。日本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一路下滑到了2008年的二十几位,经济发展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路下滑,人均GDP也被美国远远抛开。

日本战后初期的生育率也很高,但随着收入的提高,生育率逐步下降。到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生育率已经下降到2以下。4000美元是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日本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所以生育率高于现在的中国。之后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生育率继续下降,当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6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现在只有1.3的水平。

由此带来的是严重老化的人口结构和一系列社会问题。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7%增加到现在的22%。20-40岁的年轻人口从35%下降到现在的27%。如此老化的人口结构,导致平均每个工作人口需要抚养0.81个老人,而老人不得不承担起通常由年轻人承担的各种工作。将来,日本政府必须继续加重日益减少的工作人口的税收,用来抚养日益增多的老人。

另外,由于人口的老化,年轻人口的减少,导致创业和创新能力的降低。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分别从美国和日本选取排名前10名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前10民企业中,有8家是在过去30年中创立的。而日本企业竟然没有一家是在过去30年中创立的。10家美国企业的创始人还有6位健在,平均年龄是55岁,他们创业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我们在这里列举一些例子:

  • Bill Gates 在20岁时创办了微软;
  • Steve Jobs 在21岁时创办了苹果;
  • Leonard Bosack 和 Sandy Lerner 分别在33岁和31岁创办了思科;
  • Larry Ellison 在32岁创办了甲骨文;
  •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24岁创办了谷歌;
  • Michael Dell 在22岁创办了戴尔。

日本二战后曾经培育出像丰田、索尼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当年也是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创立的。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新生人口的下降,致使没有新鲜的活力注入,其实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亏损。在人均GPD达到10000美元时,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必须要先有人,才能从这么多人当中找出那些在各个行业天赋禀异的人。所以,谈到最后,人口的缺乏是致使日本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

反省: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从被造之初就接收到的指示有两个:治理全地和生养众多。不管因为怎样的原因,我们始终不能背离起初被赋予的使命。生育——不属于我们干涉的范围,那我们就不要人为地去破坏自然的规律。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一句箴言说:“家里无牛,槽头干净;土产加多,乃凭牛力。”既然我们期待土产的增加,自然没有牛是不行的。想要享受权利,必须承担责任在先。这也是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破坏,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在收30年前所撒下种子的果实了。我们想要所有美好的东西并没有错误,但如果没有人,一切的一切都是空谈、空想。

我想,即使现在生育政策完全放开,恐怕生育率都不能回到2.1的更替生育率。

历史的悖论是,当人类处在历史之中时,常因陷入其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当人类走出历史之外时,却又因为历史已成为历史而唏嘘不已!如今,我们既在历史之中又在历史之外,对于人口我们还可以有“作为”!


本文许多相关数据及观点出自以下书籍《中国人太多了吗?》,如有兴趣,可自行购阅;同时推荐作者的另外一本和人口相关的书籍。

好书推荐

书 名: 《中国人太多了吗?》《中国人可以多生——反思中国的人口政策》

作 者: 梁建章,李建新,黄文政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文章

  • 生了三个孩子,有点多了?

    引子:备受非议的生养问题 2017年7月15日凌晨2点,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婴儿诞生了! 第一眼看到她的感...

  • 最近好吗?

    很久不写文字了,有点生疏,大家最近好吗? 一晃半年多了,发生了很多事。 我的孩子今年春节就出生了。 我也终于从廊坊...

  • 有点想多了

    人一旦遇到有点困难的时候,就会心情不好,倍感压力很大,感觉自己是压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让人提不起精神。 这时候,...

  • 有点想多了

    人一旦遇到有点困难的时候,就会心情不好,倍感压力很大,感觉自己是压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让人提不起精神。 这时候,...

  • 我是怎样零基础开始三个月通过全科执业中药师考试的?

    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零基础开始学起,三个月时间,中间还生了个孩子,坐了个月子,一压缩时间其实也不多了,希望我...

  • 亲情我亏欠父母太多了

    1990年农历润五月十八,我出生了!我的父母,那时候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加上我的出生,三个孩子了!后来他们有多了两个...

  • 那些优秀父母都在做的三件事

    周围有三个姐姐分别在去年左右生了个孩子,现在已经一岁多了,各个长得都像初成的奶油般甜腻可人。作为小宝贝的叔叔、舅舅...

  • “你又想多了”,你只是生了个孩子而已

    “他只有瞌睡的时候才找他妈妈”“他都不给他妈妈吃,就给爷爷吃”,有多少新手宝妈听到这句话不心酸的?是嫉妒?是吃醋?...

  • 喝多了 有点上头

    今天就很想吃烧烤,等到一点多,外卖小哥总算姗姗来迟,我开了瓶红酒,喝了三分之一,喝的云里雾里,晕晕乎乎,虽...

  • 坑有点多了

    回首一看,我竟然将我的简书账号弄得一塌糊涂。 起初来到简书,只想记录一下我的一些读后感,观后感; 然后,又想和大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了三个孩子,有点多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s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