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偶然看了一部日剧,我改变了工作观念

偶然看了一部日剧,我改变了工作观念

作者: BryantHe | 来源:发表于2016-10-23 04:17 被阅读736次
    一个日本软件公司的燃尽图

    本来是一件特别抽象,做很久都看不到成果的事情,也可以换个说法,本来是很漫长枯燥的一件事情,可是通过一步一步分解,再把时间可视化,整个事情竟然变得像打游戏通关一样有趣了……

    那么问题来了。“写程序”是从痛苦到有趣,可为什么本来应该很快乐的“看电视”却从有趣到痛苦呢?原因就是这个“认知视角”的不同。

    做点什么,朝着目标前进

    所谓的“认知视角”不同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

    • 做点什么 vs 什么都不做

    “做点什么”是一种目标导向思维,它的精髓是:当我们从外界获得信息后,做出反应,如果有必要,围绕这个事做出行动,为这个事设立目标,分解目标,然后再同“写程序”那样,设立“燃尽图”,把事情落到实处。对于我自己来说,做这样的读书笔记就是因为在产生“看电视”疑惑时,隐约意识到原因后的行动。这些读书笔记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做点什么,记录自己内心的成长轨迹,同时尽量也给身边的人产生好的影响。做点什么,很有必要,即使再愚蠢的创造,都是一种创造。

    而“什么都不做”就是没有目标的情况了。普遍意义上的“看电视”(举一反三,包括玩游戏等消遣娱乐)从外界输入了“丰富得过量”的信息,却什么反应也没有,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对于时间感知的扭曲……试想看了那么东西,花了那么多时间,我们理应变得更好更成熟啊。可是!还记得之前说过的事情:我们的脑袋很健忘,不记得之前具体干过哪些事儿,只记得花了很多时间。于是我们觉得应该懂了很多东西呀!可是一时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底懂了什么?

    当然说不出来,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做了(其实只是大量输入而已),但其实我们”什么都没做“。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一书里的一篇谈论”打游戏的三个境界“这篇文章。文章里提到玩游戏的第三个境界——体育和科学的境界:

    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

    几年前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我看过很多这样的玩家写的技术文章。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技能和魔法的性质,对他们来说都是基础知识。他们对每一次升级后的技能修改都敏感。他们试练作战过程中最有效的攻击方向和步法。有些暴雪公司拒绝公布的细节,比如说“威胁值”的计算公式,他们用搞科研的精神,去野外找怪物做实验。然后他们把发现写成一篇论文。

    这不就是做点什么的精神吗!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仅“看电视”,还围绕“看电视”做点什么,比如买来跟编剧有关的书籍,了解剧的起承转合,人物塑造,然后把他们做成笔记,甚至依靠这些理论创作出有质量的“故事”或者写出有质量的“影评”。其实这不就是一个完美学习的过程吗,兴趣与枯燥钻研的完美结合。

    到这里,已经从不同的认知视角下比较了两种思维方式。那么该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了:自身的认知盈余到底该怎么用呢,是”写程序“还是”看电视“?

    工匠思维替代激情思维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我也想做点什么,但不知为什么就是容易沉迷娱乐,无法自拔。一旦下定决心重操旧业,走回正轨,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但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回到原形了。并且我也感觉很奇怪,明明我是喜欢做那件事情的,本来很有兴趣,可就是坚持不了。

    为什么呢?其实很可能这里同样也有一个认知视角上的误区:

    • 对于一件事情或一个职业,不是因为我们有兴趣才去从事它,而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能把它做得足够好。

    日剧《逃跑虽可耻但有用》的女主角美栗就是这样,心理学硕士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而当她不得以而去从事家政服务时却意外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很擅长料理家务,并且还可以运用上心理学的知识!换句话说,美栗因为能把这件事做得足够好而对家政这个工作产生了好感。(剧中男女主角各自的职业设定也有点意味深长,一个是较容易就业但工作强度很大的程序员,一个是学历为硕士的文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

    甚至愿意为此进行”契约婚姻“

    不禁想到了之前偶然看到的一个新闻:跟日本家政女王学给生活“做减法”

    只做整理家务这一件事,这个家政女王又登榜又出书。能做到这个程度,可能不仅仅只是兴趣了。

    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的收纳专家凭借自己在“收纳”上的成就,荣登2015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

    去年,近藤麻理惠撰写的《怦然心动整理魔法》(《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 The Japanese Art of Decluttering and Organizing》)一书也被亚马逊评选为2014年必备书籍之一。

    真正支撑着近藤麻理惠达成这么厉害的事迹背后,可能是“工匠思维”起着作用的。

    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书中,工匠思维被定义为:

    • 不管什么工作,先想办法把手头上的事做到,做精。像一个匠人一样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

    而被放在对立面的则是”激情思维“:

    • 觉得有一个完美的,完全贴合自身条件的工作在等着自己,只要找到这个工作后,就能一直保持激情,充满干劲,才能表现的出色。

    这本书的作者倡导不要追随你的激情。因为由于视野和认知受限,我们在年轻时并不容易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自己擅长的事情。况且社会是个大的分工体系,很多时候做什么并不受自己所愿,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追随自己的激情去找工作,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处境。反而是先把手头已有的工作做到最好,慢慢精通,从中找到一种成就感,这时激情才会伴随出现。这也是工匠型人才的成长方法。

    当然这本书里提到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具体情况还得结合我们自身背景进行分析。不过《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的作者倡导的成为工匠型人才的操作手段”刻意练习“到是一个很普世很有价值的观点。

    刻意练习这个理念在很多地方都被提及,比如《刻意练习》一书,《剑桥专业知识与专家技能手册》这种学术论文。我自己对这个理念的讨论记在一个想法产生的背后是不断打脸这篇读书笔记的后半部分。

    结语

    记录了这些,核心的就三点:

    • 选择使用我们自己认知盈余的方式
    • 在大量输入的前提下,尝试做点什么
    • 激情不可靠,从能做好的事情着手,培养工匠思维

    最后,那个哗众取宠的题目里说的日剧就是《逃跑虽可耻但有用》,好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然看了一部日剧,我改变了工作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uh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