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认知的天花板,回答一个好问题是检验地基的修行。
这是我自己的回答,你们觉得呢?
29.用户蔡沁宇:
在日常生活中,当然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好恶而自惭形秽。但好像不同作品中确实有优劣之分,应该如何去区分是我的品位能力不足,还是他人好恶品位呢?
答:我们认知世界最初的方式是通过影视剧,现在通过短视频,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没有极端的情节是无法留住我们的,所以视频里充满了明显的好坏、善恶,
每个人对善恶和好坏的认知不一样,前一阵阵子姜思达为史航发声,结果被网友骂的删除了文章,这就像是我从来不停别人的劝阻,觉得那个人是坏的,我认为只要他对我好,他就是一个好人。
所以,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评判一个人,是靠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的评价,
换言之,对方是好坏与否,真的与我们有关系吗?
30.用户喵咡哚:
由品位二字引发出的课题,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接纳。可是人在社会上,总是逃离不出被他人评价和被他人评价的影响。想问菜头叔,找寻并接纳真实的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答:真实的自己,不是完美的自己,我们常把这两个自己搞混,认为不完美的自己不能够成为真实的一个人,
毕竟我向往的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可仔细想一想,多少偶像出了新闻时间后,粉丝直接粉转黑,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想一个有些瑕疵的顶礼膜拜,这是对自己的侮辱,所以我必须用最恶毒的语言来攻击他们,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换言之,你觉得自己哪里不够真实呢?那些不真实的地方却是我们最特立独行的地方,最能够证明我是我的地方,也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31.用户Za:
我很喜欢看漫画,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或没品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这不怎么高级!看漫画可以废寝忘食,可是看书就不会,最近在看万维钢老师解读的The Art of Impossible。看30分钟就累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以前我觉得qq不够高级,然后去找msn,可注册后发现,身边跟没人用,我甚至都不知道用它可以做什么,只是把它印在名片上吗?
其次,我看的是什么书?如果是一些非虚构类的书籍,一定会出现疲倦,
我们要时刻来思考作者的话,时刻来对比现实自己的生活,
小说和漫画却不用,他们创作之初,就是讲一个故事,好故事的核心和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
两者本上不一样,一个是为了迎合读者,一个是为了教育读者,想一想一个像学校门口卖零食的阿姨,一个像讲台上的老师。
32.用户方祖胜John:
有一天,跟一个酷爱书法的朋友聊天,他写了40多年了,目前是一个自由职业的医生,看病之余就沉浸在书法中,他的诊室四壁全是他的书法作品,他的桌上永远摆着笔墨纸砚。
聊天中,我提到“雅俗共赏”,比如丰子恺的作品,陈丹青的作品,一般人都能看得懂,但是梵高是那么伟大的画家,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可是我真看不明白他好在哪?那些画它伟大在何处?
而他直接是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就没有雅俗共赏。请问和老师,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郭德纲说大俗即大雅,所有人都喜欢的就一定是不雅的?
人之间是存在鄙视链的,为了证明我喜欢的,是值得我喜欢,所以我一定要寻找一个低一级的事物来对比,
我也看不懂梵高的话,知道我看了很多解读梵高作品的演讲,我再看他的画时,就会回忆起来演讲中他们讲述梵高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创作目的、他的坚持和他的偏执,
这个时候一幅画就不在是静止,是一段段视频,一段段历史,一个活生生的人,心里难免会有兴奋和不甘,这个时候,你身边的朋友一脸茫然的问你,这个弯弯曲曲的线条值几千万美金吗和我家三岁孩子的即兴创作没啥区别啊,心里一定会鄙视他太俗气。
回忆一下,有导游讲解的景点和自己光看的景点,是不一样的。
33.用户潘小妮:
阅读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扰倒不是速度,而是遗忘。读很多书,读的时候觉得写得真好,也能看下去,同时佩服作者的观点和洞察,但是过一段时间回头竟然不记得了,有些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没有印象自己曾经看过,想想这不是白读了吗,有点懊恼。
想问问老师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解决?
答:带着问题去读书,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
20年前,人类读书也不光为了学习,而更早的时候,读书一件奢侈的事,
是因为时代的问题,早就了读书的神化,并不是书本身。
读书是我们消遣时光的一种方式,
它可能是两种三观的对撞,对面做了一个我不认可的人,还是一个只能听他说的人,我当然想赶紧溜之大吉。
34.用户螺闹耳朵:
读书和学习总习惯往新的进度条迈进,而没有勇气温故而知新,没能反复品味好书中的营养,也因为急于阅读新出的、吸引性较大的内容,导致很多理论没有实践的时间,而最终导致一本好书浅尝则止,如此一来,更不愿意重新花费时间去重读,一本好书就这样被我的“速读”给荒废了。
想请教老师一些能让我们在浮躁的环境诱惑下,愿意静下心来“慢读”的法门
答:网上有很多种读懂一本书的方法,
我只说一种:学会只字不差的阅读,即便我最不认可的观点,也要只字不差的读下来。
一边读,一遍做笔记,我为什么不认可,举个例子,我为什么认可,我认可后怎么应用呢?
只字不差的看完,当下手里这本书。
35.用户陈橙:
我现在习惯边读书边勾画和记笔记,不然好多书读完了没多久就忘记了,最近还买了一本书读完一章才隐约记得读过,后来在书柜找到很多年前买的那个版本,我想问下菜头老师你读书做不做笔记?
答:我做笔记,也只是做笔记而已,
现在的书籍之便宜和方便,以至于毁了我们研读一本书的耐心,
即便是摘抄出来,我总觉得,画了、摘抄了就进了我的“钱包”,就是我的了,
殊不知,知识和钱不是一个物种。
不能拿来放在生活中运用的知识,不是知识,可能就是一个名词而已,
就好比,我们努力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把银行卡余额变多,可不会花钱,根本学不会赚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