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中许,我们称之为“缺憾”的东西,有时反而能成就一种大美——雪

生活中许,我们称之为“缺憾”的东西,有时反而能成就一种大美——雪

作者: 林辉岳 | 来源:发表于2024-08-09 04:38 被阅读0次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三辑

    雪漠著

    我们再看庄子,庄子在世的时候也活得很潦倒,大部分时间都饥寒交迫,只能靠编织草鞋维持生计,草鞋卖不出了,就到处借钱借粮。

    但他跟孔子有点不一样,孔子的潦倒不是自己选择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孔子的潦倒也是自己选择的,因为他选择周游列国,去推行一种当时还不被认可的学说,这注定了他会被拒绝和排斥,得不到主流世界的尊重——而庄子的潦倒却是自己选择的,他做过一个很小的官,但没做多久就不干了,别人请他去当相国,他也不当,因为他不想被供在庙堂之上成为标本,宁愿做曳尾于泥中的小龟。

    你想,在那个人人都想建功立业的大争之世,有多少人能理解庄子的选择?不理解的人,会不会对他有想法?所以,他虽然得到了认可和尊重,但他同样是一个若缺的人。

    所有圣者都是若缺的,没有例外,包括历史上那些非常了不起的人,比如王阳明。王阳明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智慧,创立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一提到“心学”,人们就可以能想起王阳明,海内外信奉阳明心学的人很多,尤其是日本。

    但王阳明在世的时候,理解他的人不多,虽然他立了很多功,却也受到了很多迫害,老是被嫉妒,老是被流放,甚至被追杀,五十七岁病死在江西,逝世五十四年后从祀孔庙,阳明心学才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魏禧甚至认为“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而曾国藩也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所以,小成败显现于一时,大成败却不是活着时就可以确定的。

    有些人活着时看似很失败,却不一定真的很失败,如果他们确实创造了让世界无法忽略的价值,世界迟早会将他们应得的尊重还给他们,只是,对他们来说,这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他们在乎的话,也不可能创造这样的价值。真正需要这些的,其实是世界,因为世界需要标杆,需要正面的力量。

    就像我前段时间老是谈到的孙中山,他一次次地革命,却一次次地失败,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一次次地革命。难道他没有遇到过质疑、嘲笑甚至阻挠吗?肯定有,但他选择了坚持自己,哪怕这条路很难走,几乎不可能成功,而他的眼前还有一条更容易走的路,走那条路,就可以过得很好,他也仍然选择了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所以,他活着的时候过得也不一定好。

    但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在后来者的心中,他才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鼓励着他们奋勇向前——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孙中山当年革命成功了,会怎么样?他也许会成为蒋介石那样的人,过上很好的生活,得到广泛的尊重,但即便如此,又能怎么样呢?

    成功者给后世的震撼,永远没有一个屡战屡败,却始终没有放弃理想的人那么强烈。所以,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我们称之为“缺憾”的东西,有时反而能成就一种大美——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要放弃向上的追求。

    所以,大成之人可以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梦想,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但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人敦厚质朴,一旦认定一个目标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他们的格局很大,他们的目光永远注视着人类和历史,不会拘束于小节,也不去追求世间的成功,不去在乎世人的评判,总能坚持自己的标准。

    因此,他们虽然不一定符合那个时代的某些标准,也不可能显得很完美,却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传承的价值,永无穷尽地利益着世界和人类。

    我们要向大成之人学习,不要在乎小节,也不要在乎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因为,人的成功靠的是内证,也就是自己的内在人格。内在人格自然会证明自己,不需要用外界的标准来增加自己的压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许,我们称之为“缺憾”的东西,有时反而能成就一种大美——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vh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