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讲师五期 分享第450天

生气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恶语相向,哪怕面对的是自己亲生孩子。
家长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才能和平讲话!
对着孩子一通吼,却还希望孩子虚心接受,换做别人对我们一顿吵,我们能开心的接受吗?一生气,就忘了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强!
吵孩子的时候觉得很过瘾,难听的狠毒的讽刺的话说了个遍,却忘了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更好还是就单单的嘲笑指责一通自己发泄发泄?
很多时候是前者吧,既然是希望孩子更好,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而非要用一些难听的嘲讽的话语来代替呢,因为我们心里有气!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发泄出来,或者,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习惯这种方式了,哪怕它是无效果的!
学习从来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父母也需要 成长。孩子在长,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似乎一直处于停留阶段,那么,孩子怎么可能成长的很好?自己一身暴戾,却怪孩子不够温和;自己有缺点不改,却希望孩子时刻改正自己;自己语言暴力,却怪孩子不和你沟通;孩子明明已经告诉你他不喜欢你这样,你却听不到,还要怎么沟通?
明明希望孩子考个好学校,嘴里却说着“就你那点成绩,还不好好学,干脆别上学了”,为什么不能说“虽然目前成绩不太理想,但我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努力,你一定可以让自己走进你理想的学校,让我们来看看,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明明知道孩子没有考好心里也挺愧疚的,却还是拉着黑脸色说“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为什么不能说“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也不是你想要的,不过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让下次可以考好。”
为什么不能软化语言,化责备为鼓励呢?
责备带来的是孩子的和父母的清楚疏远。
我们希望孩子看到,责备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殷殷期待!但是,对于那时那刻的孩子来讲,背后的期待他是看不到的,他只看到了责备,批评,嘲讽。
试着回想自己学生生活,我们做学生时每一次都考的很好吗?我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吗?是不是也有很糟糕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吗?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那么,现在我们的孩子,他面临困境的时候,需要的又是什么?
刘老师说,接触的孩子越多,越能感觉孩子的不容易。
随着咨询孩子的增多,我也越来越有这种体会,这也时刻提醒着我,在和儿子相处时,在对待班级里的孩子时,我要时时反省自己,提醒自己,用尊重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时刻告诉自己,管好自己的情绪,说自己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