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茧房之中。
多年以前就看到过这些观点,看过也就看过了,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觉。昨晚上读书群玉儿老师在腾讯视频会议上的分享,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她说:原来自认为自己很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建议,认为自己不固执,固执的是别人,不是自己。但这段时间这个认为有了松动,觉察到了自己的固执,觉察到后就有了松动,松动后发现自己的不认同的观点建议实施后产生了好的效果。她分享了生活中的两个事例。在此不累述了。
经由她的分享,我想到了茧房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茧房里,固着在已有的认知和观念之中。这个茧房分两个层次:一是生理层次,我们生而为人,就具备了人类的生理特征。举个例子,人类和蜜蜂的眼睛结构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决定了人和蜜蜂看见的世界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世界以它特有的方式呈现给人类。鉴于人类生理结构的演化极其缓慢,且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生理上的茧房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无法改变的。
另一个层次是认知和观念上的茧房。我们总喜欢看,听,接受和自己意见,观点相同或者接近的。特别是现代技术的算法更是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点,算法只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事物。这个让我们在网络世界中沉迷而不自知,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自认为知我心者,算法也。深陷其中,久而久之,当回到现实世界中,总会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行事风格。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们如何面对?
想起在一次共读中,我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沟通的目标是什么?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一个共同的指向是达成共识。随后,大家就这个共识又展开了讨论,什么是共识?是一致性还是差异性。最后的结论是一致性和差异性都是共识,确认了彼此的差异性也是达成共识!伟大的书友们!最后,我用孔圣人的一句话做了总结: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怎么才能爬出茧房,哪怕是探出点脑袋瓜子呢?我想生理层次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有所做为的层次就是认知和观念的突破改变。如何改变?一是多听多看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不急于表达自己。二是跟随着团体共修,多分享,多讨论,多碰撞。三是多读书,读不同的书,经典,社会,哲学,国际关系……四是生活中多觉察自己面对不同的观点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呢?舒服的,欣喜的?还是厌恶的,难受的?是急于想改变对方?还是虽然我不理解,但我相信对方一定有美好的理由,只是我囿于自己的认知暂时理解不了!
如何破除茧房?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简友们有其他的方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