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私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是一个宪法概念。在大数据、自媒体时代时代隐私兼具矛盾特点,即人们更注重隐私的保护,同时,数据的取得变得非常便捷,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个体都有可能是信息源和被信息源,获取的成本低,只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利用浏览痕迹和数据分析,除个人极为隐秘的信息除外获取的难度不是特别大。
2.隐私权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被保护的程度更是如此,基于正当用途会被获取,比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具备获取主体的机构或者个人取得,这时候隐私被第三者知道,但是基于正当用途或者个人默许,此类行为不被视为侵犯隐私权。
3.很多名誉侵权的案件其实跟侵犯个人隐私有很大关系。比如公然发布他人感情史,病史以及不宜为第三者知道情形。典型的为采取公布他人隐私,比如小三,劈腿,艾滋病等。
4.在中央集权的国家,公众所习惯和能接受的是当个人私权和国家公共利益需要的公权冲突是往往私权会选择让步,公共利益至上是普通人的认知方式,正常情况下也不太会产生抵触心里,但也不是完全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强拆和钉子户事实上便是该种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权力分散行使国家的惯例是更注重私权的保护,比如日本,某机场修建与周围居民间的关系,比如著名的格言“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就很典型。
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新增加的罪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利用信息去从事盈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购成犯罪的依法处理。大陆电影《巨额来电》便是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出售给不法分子有针对性的实施诈骗活动,其中不乏个人隐私的信息。
6.人肉搜索其实是侵犯隐私权极度恶劣的行为,通过匿名发布号召围观者,对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曝光。相信大家看过大陆电影《搜索》,极度可怕。
7.还是安检问题,行李大小包通过传送带后被扫描成像上载到电脑,正常情况是一至二个工作人员查看是否携带违禁品。查违禁品当然是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但同时,个人行李箱里的东西相对来说是比较隐秘的,安检工作人员却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有何物,是否属于违禁品。
8.以上问题比较复杂,只是过安检时突发奇想,随手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