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0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0

作者: 90后的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5:31 被阅读6次

你对著名藏书楼文渊阁了解多少

藏书阁,是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也是藏书主人和其他学者研读,考订图书的场所。说起中国藏书楼的历史,可谓十分久远,最早建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自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开始建造藏书楼。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很多,如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沈阳文溯阁,海宁衍芬草堂,海盐西涧草堂等,这一座座古老沧桑的藏书楼,曾经串起了中国悠久灿烂的藏书历史。

在清朝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宫,藏书楼都非常多,到达了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顶峰。单以皇家宫廷藏书楼而论,就有内阁大库、昭仁殿、国史馆、皇史宬、武英殿、方略馆、实录管、会典馆、五经萃室等多处。

一般的情况下,清宫的藏书楼都设置在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如专贮《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文渊阁是清宫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藏书楼,其创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其实,说起文渊阁的整个历史渊源,还要从明代说起。

文渊阁的名字始于明代,其阁也是始建于明代。对此,有史料记载,即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该史料中所提及的“文渊阁”便是文渊阁建阁之始。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建造了北京城,文渊阁也随之北迁。就如明宣宗所说的:“太宗皇帝(指朱棣)肇建北京,亦开阁于东庑之南,为屋凡若干楹,高亢明爽,清严邃密,仍榜曰文渊。”

由以上史料可知,在明朝,曾在营建南京宫殿和北京宫殿的同时,先后于南京皇宫和北京皇宫中建造了文渊阁。

在建立的初期,文渊阁是主要用来藏书、编书的。除此以外,它还是“天子讲读之所”,偶尔皇帝还会在这里看书,并召集翰林儒臣讲论经史。据史料记载,太祖于“万几之暇,辄临阁中,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披阅,终日忘倦”。成祖“或时至阁,阅诸学士暨庶吉士应制诗文,诘问评论以为乐”。宣宗也曾利用“听政余闲,数临于此,进诸儒臣,讲论折衷,宣昭大猷,辑熙问学”,并特撰《文渊阁铭》,述其盛况。

在明代,除了具备藏书、编书、皇帝看书的地方这些功能之外,文渊阁还是阁臣入直办事之所,后来更是发展为事实上的秘阁禁地,也因此文渊阁有内阁之称,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后来,南京明故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及其所藏书籍在大火中沦为灰烬。而北京皇宫的文渊阁也随着明朝统治的结束而被毁。

清朝入关后,在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多沿袭明制,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创建了四殿二阁制,其中就有“文渊阁大学士”之名。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中和、保和、文华、武英四殿,文渊、东阁二阁未为划一,其中和殿名从未有用者”,因裁中和殿而增体仁阁,自此而后,三殿三阁大学士成为定制。但是,其中的文渊阁却始终有其名而无其实,即清廷虽设有文渊阁大学士之名,却并无文渊阁之实,所谓“本朝定制,以文渊阁为大学士兼衔,第仍其名而未议建设之地”。

后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下诏兴建藏书楼,创建文渊阁,专门用来贮存《四库全书》。从此,自清初以来一直有名无实的文渊阁,终于得以动工兴建,并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古代藏书圣地。

由此可知,文渊阁的名称虽然沿袭明代,但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却得益于乾隆帝的重视和阐发,更渊源于中国古代丰富的典籍与灿烂的文化。

而关于文渊阁,还有一种传说比较流行。

在民间,素有“故宫房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其传闻中的“半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这半间就在文渊阁。

说起文渊阁,还要从天一阁说起。天一阁是当时浙江宁波的一座比较有名的私人藏书阁,建于明代的嘉靖年间,至乾隆年间,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依然无比坚固。乾隆帝知道这座藏书阁后,非常喜欢,也想建一座同样的藏书楼,便下旨仿照天一阁的规模修建文渊阁。

说起来天一阁来,还真与众不同。仅从其名字来看,就不一样,该名字采用的是古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主要的意思就是“以水克火”。正是因为有着这层寓意,在建筑规制上的设计独具匠心,建成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两层楼房,楼下六间,楼上合二为一。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表达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而后的文渊阁也仿照这种规制,在外观上设置了上下两层,面阔六间,但其中有一间是半间,也就是西边的楼梯间,这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由来。

相关文章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0

    你对著名藏书楼文渊阁了解多少 藏书阁,是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也是藏书主人和其他学者研读,考订图书的场...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

    故宫为何又叫紫禁城 作为现存最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的故宫,在古时候是明清两朝国家权力的中心,是两朝皇帝及其家眷的家园...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4

    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为何是黄、红两色 走在故宫里,给人印象最深是,故宫建筑群整体的颜色搭配。因为在故宫的每一角落,都随...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8

    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何是偶数 在古老的封建社会,衣食住行都讲究等级差别,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内,连一个小小的门钉都...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3

    故宫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去故宫游玩时,心细的人会发现宫内有这么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故宫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7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从故宫始建至1911年清朝灭亡,这里曾住过24位皇帝。后历...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5

    2019年1月1日 故宫角楼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无论是亲临故宫参观,还是看照片,很多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就...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6

    故宫外朝宫殿、宫门为何没有满文 到故宫游玩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内廷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9

    清宫藏书如今散落何方 关于藏书,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从春秋时期开始 ,民间就已经出现很多的私人藏书,及至清朝...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1

    乾隆帝为何要把玉玺定为25方 玉玺,是指皇帝的玉印。“玉玺”一词,最早由秦始皇提出,他规定只有皇帝使用的大印才能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七)|故宫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ae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