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明白中国式礼貌究竟是怎么回事。
起因是在外公外婆家准备回去。我叫小昕和我爸拜拜。她说完了拜拜。紧接着来了一句“走人走人”。
这……意思是要催促我快走吗?当时心里想“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给我爸听见了,人家会怎么想?(求我爸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
一路骑车,我就在想:这孩子对礼貌怎么就无视无感,又教不会呢?
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只有在父母催促下才怯生生的叫人。
以前不懂心理学,以为是性格或者养育方式的问题。
今天才想到是因为父母那一代的人存在感价值感极低。他们需要比他们弱小的人来尊重他们、抬高他们的地位。
所以你会看到有些成人总是喜欢和孩子过不去,偏要戏弄孩子。直到弄的哇哇哭,凸显出他们的“成熟”。再用哄骗的方式让孩子不哭,凸显他们的“爱幼”。
而中国的文化是对长者无条件尊重。但这样幼者的感受便成了牺牲品。所以你常能看到倚老卖老、师长为大,不可反驳。当这些曾经的幼者长大,被压抑的感受可以释放出来了,而且还有一个“礼”帮忙托底。那么感受便可以胡作非为,以补偿曾经的缺失。
回到我爸这里,外孙女对他的满不在乎,为什么会伤到他。因为他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不够,就需要向外索取,向身边的人索取。
被人在意是很好的能量来源。
如果他自身存在感足的话,他不会在意别人是否在意他,也就不会在意那句话了!
也许你会说“那陌生人和亲人不一样哎”
这里面有一个分类。
我们通常对假心假意的礼貌表示很累人,而对真心实意的礼貌表示很愉快。差别就在这里。
小孩子有一个超级无敌的功能就是能瞬间觉察出心意的真与假。小孩子才不管你是亲人还是陌生人。
当他遇到真正让他愉悦的人,他一定会有礼貌、有热情的对待人家。
对!正是因为一个成人用尊重、欣赏、宠爱的方式对一个孩子。孩子也会施以同样的方法。这是真心实意的礼。
如果外公和外孙女之间是放开的真实相处。那么这一句“走人走人”听起来会是另一种意境。在我听来它是调皮、诙谐!
成人已经适应了两种“礼”。可以随时在之间转换。习惯让我们觉得没什么、很简单嘛!儿童正在建立认知的时刻。你给他输入的是什么样的礼,决定他以后是做虚假的自我还是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