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领着刘姥姥一起逛大观园,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寝走土地,虽然众人一再让刘姥姥走石子路,但刘姥姥不肯,由于苍苔湿滑,刘姥姥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地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起来,自己也笑了,贾母问她可扭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说: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此时的刘姥姥已经75岁,在今天看来,也算高龄老人,老人一般都骨质疏松,最怕摔跤,但刘姥姥由于长期在土地上劳作,因此身子骨还硬朗,摔一跤对她而言并无大碍。
刘姥姥在指认喝酒的木杯材料时,说道: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它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带真假,我是认得的。从刘姥姥的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的顽强生命力来源于她深深扎根与土地,因此,贾母陪刘姥姥逛大观园走了多半个园子被风吹病了,而刘姥姥虽然喝了酒吃了并不习惯吃的油腻东西还拉了肚子,但她睡了一觉后就恢复了元气,可见扎根于泥土的生命是多么坚韧和顽强。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城市的孩子到乡下在课程上比乡下孩子学得快、成绩好。但有一天,在田野里看见放学回来的小学生捉蚱蜢,那些城市来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的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城市孩子刚来的一点骄傲似乎又没有了着落。费孝通先生用这个例子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一个从小就生长在泥土的孩子,他们在与自然打交道中学到了很多自然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体魄。
周末,我上午在家看书学习,下午到农村老家去种菜,一进入菜园,那绿油油的菠菜已经开始结集种子,但她的枝叶还是那样的油光可鉴,充满了茂盛的生命力;翠绿的生菜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已经茁壮成长,一个个像绿色的朝天的喇叭;还有一片油菜花在贫瘠的土地上绚烂的开放,像一群金黄的小蝴蝶正在枝头飞舞,当我走到地头,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主人归来,在春风吹拂下向我招手问好;那几个突出高大的蒲公英不仅有健硕的枝叶,而且她的种子就像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在风中飘散;那一畦韭菜,绿的可爱,嫩嫩的,浑身干净,像在牛奶中洗过澡,浑身油滑亮丽。我站在地头,仔细观察着每一株植物,他们蓬勃的生长着,与地里的野草争夺生存的空间,那野草也不让步,他们也以最快的速度开花结果,力求在其他蔬菜结种之前完成自己的传宗接代。我慨叹每一株植物惊人的生命力。
有人说:“泥土救赎人的灵魂。”我很喜欢明代王阳明的这句话: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泥土给植物以生命力,给劳作的人们以强将的体魄和快乐的心情,也让人们在与植物的相处中净化心灵,救赎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