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简单的说,包含宽容与肯定。而两个人之间的理解应该是双向的,双向的理解能让双方都清楚之间的苦楚,而如果建立在单向上,大多是让别人认为是对自己的肯定。这样还不如勇敢说出,我清楚你的苦衷,但我不赞同你的做法。
最近的北大高才生多年不回家,拉黑父母联系方式六年之久。乍一看,多么不孝顺的孩子。但随着深入了解,发现他们家庭之间早已布满裂痕。孩子童年的阴影,父母人为是理所应该,不足为虑。孩子一次次呼唤,希望对方能理解,但希望一次次破没。15000字控诉的呐喊,多么希望要一声“对不起”!可始终不能如愿。
他们之间,父母用一生去渴望一句“谢谢”,孩子用一辈子去守护一句“对不起”。今天先不谈教育问题,他们之间都希望得到单方面的理解,父母希望你能记住她们的好,忘记她们的过错;而孩子则希望父母能正视对自己的伤害。显然是不可能的,双方的需求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再怎么强调自己,也只会徒增痛苦。最终孩子选择放弃,父母竭力声讨,结局不想而知。
这样的理解需求,不仅仅存在于亲情中,朋友之间,爱人之间,上下级之间,比比皆是。大家都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难处,而记住自己的好。可你又不想想你的难处对对方伤害有多深。导致这种思想的产生,一个重要因素是自私,竭尽全力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极容易产生单方面理解的心态,这类人有一个极明显的感觉就是“这是你应该做的”。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这种心里,但我们必须认清理解必须是双向的。在你渴望别人理解你的时候,请想想你的理解的内容是否让对方也能接受。不要意味强调自己,因为你需要是别人的理解而不是自己的理解。
当然在你理解别人时候也要让对方清楚自己的让步,否则只会让TA得寸进迟。而你就变得逆来顺受,请记住逆来顺受是个贬义词。
朋友小A,一直以来很善良的人,周围的人请他帮忙,他都会笑嘻嘻的去帮。去玩总是他拿东西,去吃饭总是他买单。有一次我忍不住说,“你怎么这么傻?”他说,“应该的,你们都有难处,我能理解。”但他不清楚有多少人认为他是傻大个。我说,“开心就好,人不是太阳,一直付出,没有回报会不好受的。有一天你熬不下了,记得找我。”我也是个傻大个!他笑嘻嘻地说,“不会的。”
直到有一天,他生病一个人去医院。一切他都懂了,但他还是从前的他。他说,他还想坚持一下。但我忍不住,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他的朋友,能理解的留下了,不能理解的朋友自那以后便渐行渐远。
理解,需要双方的支持。请希望单向的,认真想想,别人不是不懂,只是愿意付出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