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22日
1
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选《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迄今我还未读过。
在赵松老师豆瓣已读书单中看到此书,对书名一见倾心。
我的未来也许有玫瑰,也许没有。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愿始终怀着对玫瑰的想象,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2
2019年12月21日下午,单向空间文艺现场汉德克作品分享会,作家赵松和联邦走马创始人、恶棍机车制造者恶鸟是为嘉宾。
左为赵松老师,右为恶鸟老师赵松老师是初识,恶鸟老师则在今年春天单向空间另一场读书会上见过,会后曾向他请教其名字的含义。
或许是天气原因,亦或读过汉德克作品的人相对不多,分享会现场略显冷清。
而两位老师口中汉德克及其作品的某种形象在这样的冷清中显得清晰——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是一个罕见的真实的人,他只为真实写作。
为了捍卫一种基本的价值观,他不惜站在主流语境之外,即使被黑、被排斥、被惩罚,亦不为所动。
他的作品和塞尚的画可有一比,都超越了现象,在努力靠近现象后面的本质(大意)。
想象未来的玫瑰(也算每周记18)3
至分享会时,关于汉德克的作品,我仅读过小说《左撇子女人》中的前80页。
《左撇子女人》刚巧赵松老师所评析的其中关于一个傻女人和她孩子的故事就在我读过的内容之中。
我因此获得了对这段文字全新的感受。
而这80页已让我感觉到阅读的门槛,至少当时我还未能形成一丁点哪怕在最浅层意义上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对我的茫然,赵松老师建议:
*在阅读时,永远不要背负“读懂”的焦虑,只需让自己在文字中沉浸。
*一直读。
*那些不懂最终会让你看到不同的东西,并且在某种角度让你更接近世界的真实。
4
除《左撇子女人》,已购入的汉德克作品还有,《缓慢的归乡》,《无欲的悲歌》,《痛苦的中国人》,《形同陌路的时刻》,以及《试论疲倦》。
关于阅读的最佳次序,恶鸟老师表示——
汉德克不同阶段的作品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有的如缓坡,有的则如高耸的削壁;多数人适合从缓坡逐渐靠近削壁,也有人更适合或更愿意直接登高,各有异趣,没有定论。
(早在汉德克获诺奖前,恶鸟老师已读完他公开发表的所有作品。)
汉德克作品系列5
汉德克在瑞典学院发表的获奖演说有许多话颇可回味——
“永远不要忽视一棵树或一片水会告诉你的事”,
“低下身子来打量琐事”,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时间,长长地漫步”。
6
说赵松老师的书单。
他在豆瓣上所列已读书为2488本。
我流览了大约前200本,想看其中有多少是自己读过或听说过的。
结果,真正读过的大约就10来本,再加上听说过的也不过20来本样子。
读过的书目略去不提。
听说过、想读且未曾读的,包括,小林一茶《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汉德克《骂观众》,冯内古特《猫的摇篮》,杜拉斯《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等。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其余就完全在视域之外了。
那么多的书,一看书名和封面就直觉好看的书,可我几乎都没有看过。
而且貌似也看不到以后有读完它们的希望。
即便我能一天读一本,也至少要读上七八年。
而事实上,目前我七八天也未必能读完一本。
这真是让人悲伤。
此外,家里的书要读完大概也得化上好多年。
还有图书馆里想借的,以及购物车上想买的。
那些书就在那里,可我今生注定要错过它们的几乎全部(只赵松老师一人的书单,已基本让我无法逾越。而相对于想读的,能读的几乎可忽略不计)。
如此的无奈与无望。
又想起杨照老师说的“不甘心”——
“你所生活的跟你所感受的这个世界,不过就是真实世界非常非常微小的一块,你怎么可能甘心呢?”
关于读书,真真就是这样的感受!
8
恶鸟老师把阅读作为每天的早课,长期保持一日一本的阅读量,豆瓣已读书单为3724本。
我问,如何才能做到?
他说,他只是对读书上瘾了,阅读是他清洗自我意识的一种方式。
貌似答非所问。我困惑的不是为什么,而是如何——究竟要怎样的生活状态才可能有如此丰厚的阅读?
但他的回答依然给了我方向和启示——
当你足够热爱一件事,你总有办法为它留出足够的时间。
说一下恶鸟老师对其名字的解释:其中的“恶”并非“邪恶”之恶,而是取自奥德赛一词开头的谐音。
9
再说《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
从网上摘录了其中的《烟草店》,开头几句——
“我什么都不是。
我将永远什么都不是。
我不能指望成为什么
但我在我内部有这世界的全部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