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也回不去的乡土中国

再也回不去的乡土中国

作者: 燕晓悦品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12-08 22:57 被阅读0次

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对农村的印象是度假。

小时候,每到放假,便会被爸爸妈妈送回乡下,住在爷爷奶奶家,与村里的一群孩子们一起放飞自我。

那时候的我,属于城里回来的“小公主”,村里的孩子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找来给我。比如一起到河里抓小鱼小虾时,我不需要下河,战利品都是我的。

这种“幸福”并未持续多久就享受不到了,同龄的小伙伴渐渐长大,他们初中毕业便会跟着同村人出去打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愿意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曾经的中国人,离开这片故土,需要考取功名,方能光宗耀祖,机会非常少,离开农村非常难。

如今的社会,城里到处都需要“打工人”,只要愿意吃苦,哪里都是机会。那片充满了温情的故土,便再也留不住年轻人了。

或许,这就是史鹏钊这本《大国小村》想要带给人家的思考,这是整个中国乡村现实的命运,我们无力改变,抑或,这本来就是许多人想要改变的。

当农村的孩子拼命努力,无论是靠读书出人头地还是靠打工当老板富甲一方,仿佛都是为了光宗耀祖。

只是,当我读这本《大国小村》时,当看到农村在一点一点地消失时,感受到的不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农转非”之后的喜悦,而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行的无奈,一种看着自己从小热爱的故土一寸寸荒芜的心酸。

个人的力量终究敌不过历史的变迁,非常感恩作者能够站在同时站在当局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来书写这一部中国乡村现实观察的纪实笔录。

我曾经有幸在黄土高原生活过几年,对作者笔下描绘的生活场景特别有感情,从土里生土里长的农民,离开了土,会有一种飘零无依之感。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心头始终有浓烈的乡情和乡恋。”

这种对乡土的依恋之情,是一种深植于血液里的情怀,哪怕像我这一类并没有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每次回到乡村时,都会感觉莫名的亲切。

作者笔下的史家河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这里面记录的农民生活的日常、家长里短的闲谈、婚丧嫁娶的热闹以及留守村妇的悲剧,都幻化成一声叹息,一种迟暮老者渐渐老去,既欣喜于孩子们长大成人可远走高飞,又哀叹于无力改变现实的叹息之声。

作为黄土高原儿女的代表,史鹏钊说,唯有用写作来连接他对故土的一份热爱。

当村落渐行渐远,当乡土气息的芬芳渐渐被人遗忘,从哪里还能找回这份不可磨灭的记忆呢?

这本《大国小村》或许只是史鹏钊对黄土地的一片深情,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片深情值得每个人细细回味。

中国的乡村文化,已经绵延了上万年,已经深植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也许,目前的我们已经远离农村,但我们的根,永远扎于泥土的深处。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也回不去的乡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eo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