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的时候常常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死,三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慢慢的长大了,身边有更多的人离开自己,开始明白,有一天他们都会离去,只剩下我一个人,那个时候对死亡有了一点点的敬畏。
爸爸说过: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死;我说:是啊,人健康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永远不会生病(烟少吸点吧……)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不怕死的,一种是:疯子;另一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圣经传道书中说: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成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但仿佛都活的不像自己会死的样子。我们惧怕死亡,却很少去思考死亡。为什么要思考死亡呢?思考死亡有积极和正面的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知道自己会死,才会想想有限的生命我们该怎么活。就像,当我们知道孩子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家,就会更珍惜陪伴他们的时间;当我们知道父母有一天会离去,就会对他们更耐心一点。
B
这半年间有两个亲人离开了我,对我的触动都很大,成人以后每一个至亲的离去都会撼动我充满欲望和不想停歇的心,让我的心再一次安静下来,思考和怀念,一个是sunshine的爷爷,sunshine哭的很厉害,一个是sunshine的奶奶,没敢让她去送行。
爷爷还在医院的时候,为爷爷做了两次祈祷,一次是他痛的很厉害,和sunshine一起祷告后,爷爷就安静的睡着了,我们都哭了,因为知道真的很痛,给爷爷唱了一首赞美诗;另一次是爷爷离开的前一个小时,那天下班直接去了医院,爷爷已经带上了呼吸罩,呼吸很费力,看到的第一眼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因为我知道时间不多了,像是一部车子快没有油了,费力前行,sunshine比我更伤心,爷爷带着她长大的。
奶奶是在爷爷去世后三个月去世的,年龄大,医生不建议做手术,所以我们已经知道结果,在医院就是等待,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此时医生帮不了她,我们也没有办法,一直躺着非常不舒服,没有办法吃东西,每一天为奶奶祈祷,希望可以少一点痛苦,和sunshine去看奶奶,也是握着奶奶的手和她聊天,为她祈祷。面对死亡,我们都一样无助,但是他们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温暖,每一次笑脸,每一次关心。
有人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的有意义,我略微赞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上帝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给了我们许多礼物,有的至今还未拆开,我们能分享的礼物很多,我们能给予的东西也很多,我不说物质,其实还有:温暖的微笑、善意的鼓励、肯定的言语、一个拥抱,一杯水,一段陪伴的时间,一次点赞……
可以呼吸是奢侈的,有干净的水喝是奢侈的,有爱的人在身边是奢侈的,应当感恩,不再抱怨。
故 事
曾经有一个学生去越南做一个她的毕业论文,关于人文,内容我也不知道,但是她讲的两个人触动了我,一个是美国男人,一个是越南本地的男人,有一天她在住的酒店遇见这个美国男人,他们有简短的交流,这个美国男人去过很多的国家,见过很多的人,有过很多的阅历,但是他很少笑,表现的也很骄傲,学生常常看到这个美国男人早上在酒店大厅付钱给不同的女人……
越南男人是一个本地拉人力车的,学生每次出去都做他的车,于是他们有聊天的机会,这个男人很乐观,很感恩,他认为自己可以拉人力车很幸福,很知足;学生继续和他聊,知道他的家人都在国内政变屠杀中死去,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拥有的很少,人力车也是国际机构赞助的,但是他每一天都活的很阳光,给每一个乘客笑脸,不管这个乘客是否有礼貌,是否对他客气。他自己说:我还能活着,为什么抱怨呢?想起死去的家人,我算是幸运的。
学生说:美国的这个男人拥有足够多,他应该快乐,但是他不感到快乐,世界那么大,他去了很多地方,但是仍然不感到满足;而越南的这个男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但他从不抱怨。
有的人拥有许多,却不快乐;有的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却很快乐!
C
我们为什么而活呢?我的一个好弟兄说:为自己活感觉很没有意思,为上帝活很酷。他是一个美籍华人,有车有房,有好的收入,长相帅气,但是他说为自己活很没有意思,他在用自己拥有的一点点去祝福别的人,他常常鼓励我,对我很耐心。他去关心留守儿童,去印度关心无家可归的孩子,在生活的环境鼓励每一个人,给人拥抱和笑脸……
人不快乐常常是因为把恩典当作了平常,活着的每一秒钟都值得我感恩。
环境还是没有变,麻烦和问题可能还是有一堆,但是总能找到感恩的事情,哪怕是可以多
活一秒钟。
微信公众号:SAMUEL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