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风采
书艺精神 人格高尚
一一纪念导师李志敏逝世10周年
文/刘明星
我的书艺得教于恩师李志敏先生,认识是八十年代末,他在北京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北大燕园书画会会长,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理论部主任,北京书协副主席等。我89年策划独资举办国际“明星杯”书画篆刻大奖赛活动,出版大型画册,中英文版《墨彩大观》,老师给予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支持,取得圆满成功。在老师的身上,我受益匪浅。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按照他给我题写斋号“三味斋”的附文:其一,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其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三,拜师结友,故为三味。追求至今,从未间断。锲而不舍,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也是我受益终身。在这里我与老师志敏新生去世前的最后五年问学交往,从艺术和人品上说几点认识。
一、 惟真学问者的书法大师
志敏先生的求学攻艺道路是曲折而艰难的。回忆起国画大师汤文选老师与李志敏老师对话内容,那时,他们都在武昌艺专学习,志敏老师是学山水画的,由于家贫,志敏先生非常刻苦,才智天份特高,布衣素简,由于文采出众,考人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教几年。二十七岁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去世时69岁。他博览群书,书艺追求道家“玄即是道”。书与道合,为玄妙之伎之第一意义:其次,书以文字安身立命,文字本来就美,书又加之以玄妙;其三,玄妙指书道执笔之妙,神采之妙等等。以道家思想,道法自然,为书道之一大源头。 儒家以太极为道,即一阴一阳之道谓之道,黄宾虹先生认为,太极图为我国书画之秘诀,故儒家知道也为也为书道之一大源头。《易传》融合儒道思想,以天地人为宇宙三宝,构成天人合一宇宙观。其根基在以血缘为纽带之氏族关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状态,并加以理想化。人生之理想境界,衍化为艺术之最高境界。他在书艺文论的潜心研究中,戒浮燥,戒自满,专心攻艺, 乐以寂寞。养活然之气,极天地大观,温放而知新,厚积再薄发,诞生了一个惟真艺理灿烂的书法大师。
二、日新又新,走自己的狂草之路
志敏先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人,在书艺狂草草书上像于右任、林散之已纵横艺坛,这二者间,他能清醒地意识,养浩然之气,我行我素,我走我路,这是不易的。对于草圣的新风,他虔诚地钦佩、借鉴,以学养,学问,学识齐人书道,追求天人合一之境界。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书写李杜之天之诗,必使李杜之天之诗进我笔中,与我合一;我之天之比融入诗内,与诗合一。诗与书,心与手,人与天,在笔墨实践中达到合一”(志敏语)。他不是为写字而求形,他也不是为写字而故造意,他更不是为写字形意而求墨变,他的书法在形、意、墨、境、也是难达到的,即意象合一、性景合一,心物合一,道象合一。“因象而得意,因意而成象,意与象混而成书。浅识书者,得其象,不解其意:深识书者,得其意而忘其象”(志敏语)。现在将志敏先生的书法同他同时代人比较,更感到他的光芒。依旧新而辉煌,智者书法,学间者的书法,精艺者书法,志敏先生书艺更显建树。
三、书艺理论齐进,互补各显风采
志敏先生是一位少有的勤奋书法的人,在他给我的几十封信中,全部是用小宣纸纸条用毛笔草意而成,一生只用毛笔备案,著有《书论》等,在研究文字结构,也非常严谨,变化简练。他的书法作品经常作为北京大学赠送外宾、首相、总统的礼品,深受中外友人的珍藏与喜爱。北大著名学者陈玉龙教授在《百年星辰、百年墨彩》,北大百年书画活动概述一文是这样记载:“李氏,中州南阳人也,曾自铃其印曰:‘南阳李氏’。幼年慕卧龙之高风,沐右军之遗泽,工书善画,造诣精湛。德、艺、论俱佳,冠绝燕园。他的狂草深得张长史真髓,神采飞扬,有大家气象。尤善布局,任意剪裁,修短合宜,落笔精绝。年近古稀,人书俱老。方冀其含英咀华,挥龙橡巨笔。骋不羁之材、创神品佳构”。是北大承沈尹默后的又一位学问大书家。
四、为人师表,视徒为友,视友为师
志敏先生性情善雅,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育家。视徒为友,视友为师。与他初识是专程从北京到武汉来到小城藉池我家,最感慨是他大家气度高怀和气,衣饰整洁,我们住在大东门饭店时,服务员将床单没有换,从登记簿上一看是北京大学教授,马上向李教授道歉,但他亲和慈祥,还嘱咐我其事不必在意。饮食上他粗粮素简,豆浆、油条即可,他指导我初学时,给予从大处,从远处、从高处评定,也是他带我进人北大校园的。记得当时我还不太在意考入北大,他语重心长,在他家桌上吃饭时说:“明星,你的天资很高,也很聪明大气,你要上北大,北大学习会对你将来有好处。”十几年过去,今天回忆起我所作所为的文化事业,才感悟到当时的简言中的份量是有多重,看得是有多远,使我又一次要感激思师的教悔与指引。他批改我的文稿时,指出缺点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先生清高而不高傲,一生从不夸耀、推销自己的作品,每以艺无止境和浩然之气自戒自修。他曾多次教导我:“学书,三分技巧,七分学问,文讲理法,史讲义法,画讲笔法,法多而一。”他在批改其他学生习作时,也总是点到为止。肯定你的作品中最优最好的一点,其他就要靠自己“悟”,初以为他不善言说,日后方知他教“悟”的良苦用心。先生与同辈书友,欧阳中石、沈鹏、柳倩、汤文选、王学仲等人,他非常恭谦。他书函于我亲上门拜见转求多师,大家都敬老师的品行至上,好!好!先生的师教和师德及师友给我以不灭的印象,也给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