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象征与托物言志,学生有些分不清。一篇文章简洁的说清楚。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借助某一物品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
第一,它们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段;
第二,它们都是假托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或精神;
第三,托物言志的使用往往会与象征手法结合来使用,我们往往会在一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文章中找到事物的象征意义。
周敦颐借“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美好追求。“莲”就是物,他的追求就是“志”,这便是托物言志;我们也可以说“莲”在这里象征着这种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这便是象征。
托物言志是不是一定就有象征含义?
《陋室铭》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刘禹锡假托自己的小小“陋室”来明志——“惟吾德馨”。但却找不出“陋室”有怎样的象征含义。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片段来表意,也可以用整篇文章立意;托物言志是用于整篇文章的创作的。
例如闻一多的《死水》中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就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这是一句话就能够表达的。
因此当象征手法着眼全篇时,也就成了托物言志。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赋予了白杨树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着眼全篇也是假托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对抗日军民坚毅质朴精神的赞美之志。因此在《白杨礼赞》中既有象征,又有托物言志。
在构思的先后上,作家往往是先联想到事物与精神之间的象征联系,才假托事物进行托物言志的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