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湖骨笛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贾湖骨笛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作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来源:发表于2023-08-26 18:02 被阅读0次

  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这是骨笛,有九千年的历史,是最远古的声音。丁小逵一直珍藏着一支仿制的骨笛,它的范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十年前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1986年到1987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多支这样的骨笛,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了。早期的骨笛可能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借物,慢慢地狞猎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们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在这些贾湖骨笛中,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进化。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而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也让很多研究者,改变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而要在仙鹤翅骨这样不规则的管子上,找到孔的完美位置,狩猎的原始人必须一点点尝试修正。直到今天,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变成竹质笛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晓连以及更多中国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的乐器,也具有丰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源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第一集第二个贾湖骨笛

相关文章

  • 如果国宝会说话文案之2《贾湖骨笛》

    2.贾湖骨笛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收藏单位:河南博物院,年代:新石器时代 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

  • 贾湖骨笛

    谁将草昧天机发,万古荒茫幽意微。 鹤化横吹人化鹤,清音一曲至今飞。

  • 贾湖骨笛观展笔记

    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的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贾湖骨笛...

  •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5)——贾湖骨笛

    这件距今9000——7000年前的古笛,出土自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所以被称作“贾湖骨笛”。 据考古学家考证,贾...

  • 音乐考古发展脉络——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导图 骨笛 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出土于1986~1987年,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距今8000~9000年。七...

  • 蔡国庆携儿子蔡轩正为我们守护国宝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

  • 假如国宝会说话(1-10)

    第1集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第2集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

  • 七绝·贾湖骨笛

    自古中原音律和,河阳百里荡曲歌。 羌笛总觉关外事,骨洞悠悠九州摹。

  •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03-原始骨笛的用材偏好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03-原始骨笛的用材偏好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的第二种文物,是贾湖骨笛。 中国科技大学宋爽...

  • 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陶,出土,而练就于生活,制陶如塑人。 观纪录片《国宝》后感: 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湖骨笛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li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