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

作者: 丸子当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08:55 被阅读0次

    运用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让人们相信测试,测试结果确实反映了自己真实状况的现象,叫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证明了这种现象,并以这位杂技师的名字命名。

    平时我们在对某个对象进行评判的时候,也很容易沿着对自己有利和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做出有倾向性的判断,或者被对方显而易见的特点所吸引,导致判断有失公允,这些都属于思考的错觉。直觉,先入为主的看法,恐惧,心理期望等等,这些都是妨碍我们理性思考的因素。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也有这样的证例。影响力里面有个“社会认同原理”,书中有讲到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不管他们是在观点上,个性上,背景上还是生活方式上与我们相似,都会使我们对他们产生好感,因此,对于那些未获得我们的顺从而想博得我们好感的人来说,只要在任何一个方面表现出与我们相似,就能达到目的。

    我自己很典型的一个体会就是,做老师很难真的去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在我小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如果以后我当了老师,我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些孩子平时调皮,有些孩子平时乖巧,他们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对于乖巧的,我可能都不舍得说他,但是对于调皮的,我肯定要重点强调。

    这又让我想起了《当我遇见一个人》,调皮的孩子是在婴儿时期遭受过什么挫折吗?书里面说,我们要用爱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复归于婴儿。可是,现实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母亲如果不好好养着孩子,长大后,大部分的人是不愿意去理解这个孩子的行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我这种平凡的人,自己都相助不了,更难说去抚慰另一个人的心灵了。

    书看的多起来,越发认识到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本书里有,那本书里也有,甚至他们讲的就是同一个观点,只不过用了不用的语言包装它。那么同样的内容,一本书的畅销另一本书不畅销的原因在哪?语言还是作者背景?触动我们看它,了解到它的因素又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纳姆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ls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