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开学第一课,虽然这学期课时很紧张,但是考虑到我需要在新学期为学生做好开学前的心理建设,我还是放弃了直接讲新课的想法,把开学第一课氛围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归纳寒假中两个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和元宵节,回顾这两个节日的英语词汇,并把假期中做得好的视频和大家进行了分享,重点是向学生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学生对这个环节非常感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3b1ebd858d8e9afe.png)
但是当我第二部分让学生谈论假期看过的电影时,遭遇了尴尬。我把这五个电影的名称先呈现出来,让学生翻译,结果两个班只会翻译第4个电影名称。原因无它,因为除了第4部电影三分之一的学生看过以外。其余电影看的人一个班不到5个人。他们甚至不知道春节期间放了哪些电影。或者学生看了第二十条,但是我却没有列出来。直到我展示出五个电影海报,学生才根据海报知道了春节档的电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bda98c7aa4c29d74.png)
好在我说电影,是讲英语名字在电影海报中的意思和来历,而不是说每部电影的具体内容。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真的是一片空白。这让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更加有意义,了解中文电影背后英文名字的文化内涵,也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
但由于学生不了解贾玲的电影,这使我根据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进行的提问和要开展的活动,有些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于是我赶紧调整策略,介绍了这个电影里的一些经典镜头,让学生知道了yolo这个电影里的主要内容,才让后面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b7a43ece5170dac1.png)
这时我想到了省教育厅网站上退出来的焦作王红玉老师设计的班会课,用《热辣滚烫》这部电影开启开学第一课,不知道多少老师遭遇和我一样的尴尬。好在我当时并没有完成照搬王红玉老师的设计,而是结合了我的学生的情况,我这节课大部分内容还是能够激起学生共鸣的。所以,我觉得:不作调研或者调查,冒然把《热辣滚烫》这部电影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导入或者话题不是一个好主意。虽然这部电影里有让我们可以激励学生的素材,但是对于没有看过的同学来说,这些素材就缺乏了感性认识,在心理上很难产生共情或者共鸣。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289a754772445b42.png)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以后再上开学第一课或者给要用什么新的内容,一定要先搞清楚学情,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别人的方案,更不能想当然。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基于学情,就要先了解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一节好的设计,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建立联系才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02f659182cb1db2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