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除了让孩子看《新闻联播》,也会断断续续看一下纪录片《玄奘之路》。
其实说起来,玄奘才是荒野求生的鼻祖,也是资深驴友的先锋。
我们对于玄奘的印象,总是会想起《西游记》里边的唐僧,绵软唠叨,会给徒儿画大饼,也就多亏了几个能干的徒儿帮他降妖伏魔才能取到真经。
然而真实的玄奘,可不是骑着白龙马,而是一匹枣红马,他跟文学版的唐僧最大的不同,是他很刚强很智慧,而相似处,则是都有坚毅的信仰。
玄奘之路是一段苦旅,而支撑他一路往西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对信仰的坚定,因着这份信仰,从一出发,他就已抱着即使丧命在路上也甘心的那种决心,支撑着他走过那段艰苦卓绝之路。
他生于隋末唐初的动荡年间,自小父母离世,幼年少年就已遍尝人世之苦,入佛门后因着他的天赋,很快就在佛学研究上小有成就。
但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渺茫。
当时的很多佛经都是从印度传来,又经过了多手,玄奘发现自己所阅佛经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但又不得其解,这才触发了他想往发源地取真经的念头。
我们看电视时,唐僧出发的时候,唐太宗又是跟他结拜兄弟,又是送金钵,又是是送袈裟,还有通关文书,算是衣锦出发。
而真实的情况是,玄奘可是一个人偷渡出境的。
因为那会儿, 大唐正在和突厥干仗,唐太宗关了边境,并且不许人外出。也就是趁着有一年,上头同意让饥荒的老百姓出去谋生路,玄奘才浑水摸鱼跟了出去了。
这个过程中,他穿越荒漠沼泽,遇见劫匪猛兽,历经饥寒交迫,真真正正的九死一生。
走了四年,才到了印度的那烂陀寺。
而他在印度那边潜心研佛学了十三年,才又抱着传法的宏愿再用两年回到了大唐。
而且玄奘心思是很缜密的,他当初算是非法出境,所以他回国前是先给大唐皇帝写了信,告知原委,确保回来不出状况才带着经书回的。
我以前也很疑惑,这一路,经过一百多个国家,玄奘是怎么跟当地人沟通的?
一方面,真实的玄奘学习力是非常强的,他自学了几国语言,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非常机敏之人,不是唐僧那般容易拿不定主意。
引用纪录片解说简短记录了他的一生——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
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
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
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他在最艰难的那段历程中,曾身陷沙海,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出现幻觉,几近死亡,也有过归途的念头,但一次次想起自己的誓言:“不求得佛法,决不东归一步”。
玄奘之路,就是一段信仰、行动、与坚持铸就的恢弘之路。
我个人认为,在西行路上,克服千难万险仍然坚定信仰,义无返顾的时候,他已成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