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he more wins the less

The more wins the less

作者: 读书_博弈_丰富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00:20 被阅读0次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如果你要打包围战,必须十倍于敌人的兵力。

因为你要四面包围,围得太薄还不行,对方一突围就跑掉了。所以在外面还要再围第二圈,第二圈的半径更大了,需要的人也就更多了。所以你随便一算,就需要十倍的兵力才够。

“五则攻之”,如果要打进攻战的话,需要五倍的兵力,因为防御容易,进攻难。

“倍则分之”,就是说现在我们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

两倍我打他总没问题吧?孙子认为最好我们把对方分割成两段,一段一段地吃。因为把对方分割成两段之后,我就是用四倍的兵力去打进攻战了。

“敌则能战之”,双方的兵力差不多,撞上了我也可以一战,不输给他。但是如果我提前来安排筹划怎么打,我一定不会用相等的兵力去跟他打,我要研究怎么形成优势兵力,再跟他打。

“少则能逃之”,如果我们兵力比他少,赶紧跑。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赶紧跑,不丢人。

“不若则能避之”,如果跟对方兵力差距比较大,那不能等对方发现了再跑。我早早地就躲得远远的,不让他发现我在哪儿。

双方的军队兵力都差不多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靠行军,靠运动,在局部形成优势。

这就是毛主席说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靠来回地穿插扯动,把敌人给扯散了,然后我集中到一堆,抓住一股吃掉,一会儿又抓住一股把他吃掉,所以战争还是实力的决斗。

如果说兵法有第一原则,那肯定不是兵不厌诈,而是兵力原则,以多胜少。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面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

“战争的原则是兵力原则,似乎人人都同意。但他们真的同意吗?我看未必。你去看看战史就知道了,战史里面对河流山川,战略、战术都讲得很详细,偏偏就是不怎么讲双方动用了多少兵力。”

克劳塞维茨说:

一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就足以打败任何优秀的将帅。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么是压倒性的投入时间,要么是压倒性地投入金钱,多数情况下是时间和金钱都要压倒性地投入才能成功。如果想要花小钱办大事,想要四两拨千斤,那就是自欺欺人。

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总结兵力原则,我们就说八个字,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五条知胜之道:

第一,“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这就是我们《计篇》讲的内容,知道能不能战,不能战的就不要战。能够知道可以战,还是不可以战,这是一个胜道。

第二,“识众寡之用者胜”。多少兵?大兵团、小部队分别怎么用?你如果懂得了运用不同规模的部队,就能胜。

第三,“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篇就讲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人民和君主上下同意,上下一心,则能胜。

第四,“以虞待不虞者胜”,就是有准备地去打那个没准备的能胜。

第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国君要注意你会危害军队的三个毛病,如果将领很有才能,而国君又不在后面瞎指挥,就能胜。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彼知己,既知道敌人,也知道自己,那就百战百胜。如果不知道敌人,但是还能够了解自己,那就一胜一负。如果既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又不能认识自己,那就每战必败。

h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he more wins the les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qd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