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总是责备他人,十有八九是患有人格失调症。
我们每个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心理趋向,所以,几平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失调症。不过,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多些宽容,我们就能获得健康的心灵灵。
选择责备,还是选择宽容,在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你是选择择心理疾病,还是选择心理健康。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而责备总是从愤怒开始。所以,我应该首先谈谈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源自大脑,源源自一些叫做神经中枢的神经细胞群。在我们称作中脑的那个部位,这些神经中枢负责情感的产生和控制。
由于我们的愤怒中枢随时都可能燃烧,而且往往在不该发生的时候发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宽恕。有时,我们必须这样想:“我的愤怒是愚蠢而幼稚的,那是我的错。”有时,我们不得不做出让步:“这个人的确侵犯了我的领地,但这只是一个意外,没有必要为此发怒。”或者:“他是稍微侵犯了我的领地,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值得大动干戈。”然而,当确信某人确实严重侵犯了我们的领地时,就有必要对那人说:“听着,我真的很生气。”有时,马上表现出愤怒是必要的,应立即对那个家伙进行谴责。所以,当我们的愤怒中枢启动时,至少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有哪些反应方式,还必须知道,在特定情势下哪种反应最恰当。这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一般人总要等到三四十岁,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甚至还有一些人终其一生也学不会应对愤怒。
我从《少有人走的路》中学到了这么越多,我也帮助别人去处理自己情绪的事,可是临到自己,还是因为关心则乱,因为儿子就是我的软肋,这个软肋是真的软,每逢触及难免疼痛。因为他的学习,让我愤怒,这种被惹到的感觉,让我觉得他不该被宽容。
可是,读书就是我们逐渐变得清澈明朗。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助力他成长为更好的样子,不就是为人父母份内的事情吗?愤怒,有用吗?惩罚自己,推走儿子,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如何找到适合他的方法,如何在沮丧的时候,不放弃对他的希望。让他自己也能够积极乐观地向前进。这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从自己改变。
从逃避责任来说,孩子的现在终究是他创造的,孩子的资质终究是你无法决定的;从勇担责任来说,孩子因你而来,他人生的每一步,你都无法推脱责任;从终身成长来说,相信改变就在每一个努力的现在,正向引导儿子,相信他的人生道路会向光而行,虽然时常跌跌撞撞,又或是反反复复。
可是,作为父母,我们本该义无反顾。
人生是一种修行,教育孩子便是这修行路上最辛苦的一件事,唯有直面,惟有改变态度,相信所有的辛苦与苦难,都是让人走向神圣的路,走向成熟理智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