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23 赴任之途,讲学一路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06:00 被阅读0次

王阳明于正德四年(1509年)离开贵阳,一直到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十八日才到江西吉安府庐陵任所。

虽然离开了贵州,但王阳明仍记挂着文明书院的学生,在镇远府连续写了数封信,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一叮嘱诫勉。

除夕夜,王阳明已进入湖南境内,他走走停停,在湖南呆了两个多月,主要因为在辰州(今怀化)和常德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讲学活动。

当初王阳明去贵州的时候,曾经在辰州讲学,这时回来又经过辰州,见当时的学生唐愈贤、唐诩、杨子器等都学有所得,非常高兴,王阳明说,这两年没有机会和你们交流所学,过去在贵州讲论知行合一,大家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静坐不失为入门的功夫。

王阳明且喜辰州人朴茂,质与道近,于是,就在辰州隆兴寺带领大家静坐,使自悟性体,参与者有千人之多,历时整整一个月。有人据此怀疑,王阳明此时仍不能脱离释老之学,也有人认为这是继承白沙心学静坐体悟的功夫。

王阳明自己后来在《与辰中诸生》中说:“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爲事物纷拏,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

其实,王阳明在兴隆寺的教学活动远不止静坐一事,据湛若水《金陵答问》记载:“往时阳明先生在辰州龙兴寺讲学,时(王)世隆与吴伯诗、张明卿、董道夫、汤伯循、董粹夫、李秀夫、刘易仲、田叔中俱时相从,每讲坐至夜分。”

而且讲学非常切近生活,有一天晚上,大家谈到好色的问题,大家开玩笑说:“吴伯诗、张明卿恐怕难过色欲这一关。”

王阳明却说,如果一直有沾花惹草的毛病,一旦下定决心,是可以改正的,反而那些从来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一旦陷进去,往往不能自拔。没有经过挫折,反而不容易谨守本心。

吴伯诗说,看到美人,人人喜爱,要去除色欲很难。王阳明说不难,但思少女虽美,老了不免齿脱发白面皱,死后不过白骨骷髅。

龙兴寺有个和尚正学禅定,以此请教王阳明。王阳明告诉他,初学禅时,百念纷然杂兴,出家以前的各种俗事都会不时冒出来,,此之谓杂;思虑既多,不知主宰,此之谓昏;昏愦既久,稍稍渐知其非,与一一磨去,此之谓惺;尘念既去,则心中自然生出光明,始复元性,此之谓性。

二月,王阳明到常德,又写信给辰州的学子说,大家一定要相互砥砺,抱定求道的宗旨,直到学有所成。如今的人往往稍有所得,便自我标榜,从而招来世俗之谤,如果经受不住打击,反而成为求道的障碍。大家要引以爲鉴,刊落浮名,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王阳明告诫道,举业之患在于夺志,建议学子们将“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谦受益”等语录抄写挂在墙上,时时自警,都是日常功夫,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王阳明又在常德府武陵潮音阁讲学二旬,蒋信、冀元亨、文澍、刘观时、杜世荣、王文鸣、胡珊、杨褫、何凤韶、唐演、龙起霄、龙翔霄众多武陵士子皆来受学。

蒋信(字道林)以诗拜谒王阳明,诗云:“安排毕竟非由我,燮理从来自属人。堪笑世人浑不识,九还丹里苦偷生。”王阳明称赞其有大志。

王阳明与文澍(字汝森,号橘庵)连续论学三夜不停,王阳明评价他说:“人也朴而理,直而虚,笃学审问,比耄而不衰。吾闻其莅官矣,执而恕,惠而节,其张叔之俦欤?吾闻其居乡矣,励行饬己,不言而俗化,其太丘之俦欤?呜呼!于今时为难得也矣。”

离开常德,王阳明夜泊沅江,有诗云: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

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23 赴任之途,讲学一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ql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