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道德经 71章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能够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毛病。
有道的圣人不会犯这样的毛病,因为他知道毛病就是毛病,所以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正因为把毛病当作毛病来看,所以才不犯这样的毛病。
【核心概念转述】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和事情,才能够从容、勇敢地面对一切,不悲不喜,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
【个人体验】
这一章让我想起了刚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迎接新生,学校学生会举办的嘉年华活动,我当时对心理学感兴趣,学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一个比临床为主心理学为辅的双修专业,又参加了一个心理社团举办的小活动,就是画画,然后解读,当时画了一个小人,没有耳朵,师姐说我是一个听不进任何意见的人,我当时就解释了其实我想画的,但是没有地方了,那时候确实是如此。年少无知,当时确实是对自己的这个毛病一无所知。
出来工作之后,尤其是开始了真正的付费学习之后,因为冥想和学习,觉察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就有点沾沾自喜,拼命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知道的东西,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然后自己学的东西也并不完全懂,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根本无法应对随时变化的复杂世界。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小挫折就纠结个没完没了,全盘否定自己,把所有的错都归于自身,导致自己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下,郁郁不得志,这是一知半解的自己,得意就显摆,失意就颓废。
现在学了《道德经》差不多三个月了,对自己越来越了解的同时,越来越清晰自己是谁,在面对错挫时,没有了那种迭到鼓励的深沉挫败感,而是很从容的处理好这个错,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尽管有那么一瞬间,自己也因委屈而掉泪,当我用笔去记录整个过程的时候,我又想通了,一点都不委屈,我就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因为这件事和有无数次抚挽救机会,我都没有去检查,不能把错归到他人身上去,去认为他人也有责任自己去检查,却无一人去给我反馈。这让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让我清楚以后应该怎么去做,同时在工作上也要时刻去反省自己工作上其他的不足,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到底有多混。
唯一不同的是,学习了《道德经》之后,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就完全的否定自己,同时对这个工作失去信心,如临大敌,没有,让自己以后一定一定要怎么做,而是特别简单的,只需要增加三个步骤,就可以完全避免以后犯这种错。毕竟三年多以来只犯了这一次错,没必要耿耿于怀。
所以,当我真正的按照的心去处理了这件事,并一点都不觉得委屈的时候,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影响我工作,我整一天的心态都是平静的,因此这件事我并没有那种对他人诉说的欲望,如果内心但凡有一点点觉得委屈的情绪,我都会向跟我好的同事人诉说两句,寻求安慰。
我知道即便是我没有学习道德经,我也一样会这样子处理,因为我就是这种性格,不会让别人吃亏,我宁愿自去承担所有的损失,也不欠任何人东西。只是如果没有学习道德经的话,我可能就会纠结于完全责任这件事,就是尽管我自己提出了承担全部责任,但内心不会真正认可,认为他人也有一定的责任,过后就会到处去找人说这件事情,以此平复心情,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才能慢慢淡化。
而现在唯一影响我的就是我特别把想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想要记录当时整一个情绪的变化,我觉得这是我一生宝贵的体验。
所以一个人越清晰自己是谁,就能够越从容地处理挫折,不悲不喜,从容不迫,这就是我想要成为的自己。
【行动指引】
这次的挫折让我看到了自己学习的道德经之后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要更好的去传播道德经,我觉得比那些心理学的书更容易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经典。这本书我得读一辈子。
63min153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