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了林少华的《文学有怎么样用》,作者在文中抛出了“文学让人获得快乐” “文学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诗意” “文学使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可观可乐的一面”等观点。
读完后,我掩卷沉思,引发了我心中关于“文学之用”的思考。再读这一句--“文学使人获得快乐”,我实不以为然。
林少华由看见“梧桐叶落”推论出:懂文学的人相比于不懂文学的人,心灵生活要丰富好多倍,精神纹理要细腻好多倍,也因此幸福和快乐好多倍。显然,林少华笔下的“心灵生活”狭窄了,文学化了。
试问,并无文学素养的孩童,看见“梧桐叶落”,感受到叶的多姿多彩,一个孩童心中的快乐便会跑出来。这份快乐,便是看见手中的叶子由绿变黄。
一年到头操持劳作的农妇,看见“梧桐叶落”,院前的梧桐树又完成了一年的使命,想到田间地头也到了收割的时候,一位农人的满足感便涌上心头。这种满足来源于今年的丰收,已经由希望变成现实。
一对男女恋人偶遇“梧桐叶落”,于是情不自禁地驻足留连,拍照留影,大概眼前的自然美境与他们此刻的恋情是相通的。对于甜蜜中的人儿,幸福是可以处处蓬生的。此时,幸福便是将人生的瞬间变成永恒。
无论是孩童、农人还是恋人,他们都能从“梧桐叶落”中获得快乐,而这又未必源于文学。
那么文学又有什么用呢?
文学当然有用,有了文学的熏陶、滋养,我们不仅能从“梧桐叶落”中触发一缕秋思,也能对梧桐生命有多元的理解。它对孩童而言似乎是身边的玩伴,于农人则是时间的驻守者,对于热恋中的男女,它可以是一道风景,有了这样的精神思考,才能让幸福与快乐的定义丰富起来。
所以,与其说“文学让人获得快乐”,不如说“文学让人对生命多一层思考,让幸福多一份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