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智者。他在清华做过老师,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妥妥的一名学霸;他先后在谷歌、腾讯身居要职,现在是风险投资人。更厉害的是,吴军老师在工作之余,写书已十余本,在得到开专栏,生活也有趣味,爱摄影和古典音乐。工作和生活、职业与爱好都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最近我读到吴军老师的《格局》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有两点与大家共享。
《格局》从人生、生命、生活、见识、心智、态度和未来等角度探讨了一个人如何拥有大格局。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获取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受到他自身的格局影响。即使运气使然,如果他的格局和见识没有成长,成就也终究有限。所以,我们要如何拓展和提升自己的格局?这本书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提供了方法。
这个世界聪明人很多,按8020法则,有所成就的人还是少数。那一个人如何才能有所成就?成功的人可能说不清道不明,即便讲出来,也可能会存在幸存者偏差,忽略关键信息。失败的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未经成功的验证,不一定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认为吴军老师总结的成就公式概括简洁,逻辑通顺,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他告诉我们:成就=成功率×影响力×速度。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是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做事的成功率是多少,每做一件事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及做成事情的速度和数量。
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我们成就的高低,只做好一个因素并不能成就,但同时提升这三个变量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有所成就并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事情,而是我们漂亮的完成了多少件有价值的事情。做的多,不一定是要好事,这可能让我们精力分散,注意力缺失,效果反而不明显。做的少,可能事情的质量和影响力并不大,或者一事无成。
我认为面对一件事情时先要评估是否值得去做?做成这件事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影响力很大,做好这件事情的成功的概率有多少?若是概率很低,就要思考要不要去做?如果影响力不大,那是否有必要去做?成事的概率是否很高?做成这件事能否有积极的连锁反应?经过几番思考之后,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做成事情的速度,再去多做事做成事,形成滚雪球效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变成一个“超级大雪球”。
我们知道了如何成就,那如何做事呢?怎么漂亮的把事情做成做好?吴军老师也给了我们答案。他告诉我们:做事情的“三条边”。也是三个因素:能力基线,理论极限和攀登的阶梯。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字母“Z”形状的样子。
能力基线是说我们做事情的起点一定要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直以来大力提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我们所做工作的基础要有一定的高度,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做事的边界和极限。能力基线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专业,不要用业务爱好当做专业水准。如果水平不够,那就要想办法提升我们的能力基线,比如去学习去培训等等。
理论极限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极限,我们做事情也有边界,有无法突破的限制。那我们该如何攀登呢?只有去实践,做事一定是开始容易最后很难,就像跑步,离终点时总会觉得很艰难。所以攀登的阶梯越往上走越窄,人数也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在这阶梯上不断掉队。
所以,我们做事不要埋头就做,那是蛮干傻干;更不要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不去实践!做事要去找到这“三条边”,要成为专业人士,努力提高我们的能力基线,明白天花板在哪里,持之以恒的攀登实践。成功已经离我们不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