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郑州终于又下雨了,持久的燥热终于渐行渐远了。
我承认开始想家了,随着一切的新鲜感和虚伪的虚荣心渐渐逝去,生活和工作趋于平淡,我对家的依恋开始越来越浓烈。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乡愁,我是北漂一族,只是老天宠爱,让我在北京娶了亲,安了家,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以前上学的时候,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真是百爪挠心,硬生生做7-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在无处放脚的廊道里站一道儿回去,在出站口看到爸妈的一刻,还要强忍着把眼泪拉回去,笑呵呵的对他们说,没事没事,终于回来啦!
现在微信、电话都很方便,我跟父母即时性的交流也多了。我妈说,无论你多大,走到哪儿,在父母心里就是个孩子。而作为孩子的我,也只有在父母跟前可以任性一点,肆无忌惮一点,爸爸妈妈也永远是第一个体量你的,安慰你的。
我最近看了《以家人知名》,涂松岩老师饰演的超级奶爸也能找到我爸的影子。乐乐呵呵、踏踏实实,对孩子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一天三顿饭,以前是给我们哥俩做,现在是给俩孙子做。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把经常变着花样儿的给我们做好吃的,甚至有几年还自己炸油条、烫糖葫芦、崩爆米花。我很喜欢他做的豆角焖饼,饼要现烙,软软呼呼的切成细丝,他的刀工很好,我甚至喜欢听他切饼丝的时候手起刀落那种哒哒的声音,像是一顿大餐前美妙的乐符。豆角之前都是自己家种的,要是那种很细长的,但又不是太嫩的那种,切成条块,放油爆炒,加水,放饼丝、盐酱醋一气呵成。几分钟后出锅,再撒上几滴香油,简直是人间极品,一个小娃,碰着个大碗,能连续盛三回。
我妈气质很好,带个眼睛,穿的也讲究,几十块的衣服穿在她身上也很上档次,人家都说她像老师,不像干体力活儿的。我妈确实不干体力活,但却用一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她手巧,学东西快,在我们那做皮草加工,很有名气。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毛毛”,我妈说我们俩是吃着“毛毛”长大的,我从小就知道狐狸毛、貉子毛、貂毛、兔毛。。。种种。我们家做毛领,一张大的熟制好的狐狸皮,要用专业的刀具撇成条,条再根据毛峰长短再切成块,再把这不同的快拼拼凑凑,接在一块,就变成了一个顺滑的、充满生机的毛领。我妈说,吃饭的吃到毛毛才对,这都是钱。
爸爸妈妈现在都老了,我跟弟弟也长大了,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烦恼,各自奔命的方式,但有爸爸妈妈在,我们就觉得踏实,不害怕!中国人不善表达,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喝点小酒,合着小曲儿,我会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