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乡的一天
字数:1580
日期:2023年04月15日
(今天有点事耽误了,修改了一篇以前的文章打卡。)
2022年11月2日,我们在教科所席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我们的下乡之旅。
早晨6点40出门的我,看到的是没有大亮的天,在去往教育局的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初中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奔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来到了集合地点,人全车到后,我们便出发了。
历时1个小时,欣赏了秋天大山的模样,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扫码,登记后我看到了整齐的校园,热情好客的学区主任、班子成员以及各位老师。
今天的行程分为两大块。早晨是2节课,一节评课议课;下午是一个分享。同课异构是我们现在经常尝试的方法。通过同一堂课,通过不同授课教师的风格,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两堂课,都是六年级上册Unit4I have a pen pal B Read and write.
阅读课一般都是比较难得,也是我们吃不准的。但是通过两位老师的授课,我发现她们都能深挖课本进行一个巧妙的设计。
聆听了2节课,我记录了如下思考:
一、热身环节 扫除障碍
由于今天两堂课都是借班上课,不是本学区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我们更需要通过简单的热身环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由于刚开始给雷老师收拾课件,没有看到伏老师的热身。但是,雷金豆老师的热身环节利用一段快闪,既复习了旧知,也引入了新知,还让陌生的孩子们眼前一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引导多读 感知文意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中提到:听说读看写,一篇阅读课的教学,我们一定要重视读。在今天的两堂课中,各位老师均以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法。伏老师引导孩子们组织孩子们通过精读,略读的方法,设计了不同的任务,组织孩子们提取信息,解决问题;雷老师通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用不同的任务来组织孩子们通过自读、跟读、齐读的方式进行教学。
不管是何种方式,他们都引导孩子们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最后他们能够明白意思。
三、布置任务 提取信息
巧妙提到了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各位老师都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孩子们提取信息,反馈问题。一节课,我们要尝试在问题链的引导下,组织孩子们不断朗读,思考,汇报,只有他们能够在任务的驱使下,提取出关键信息,才能反馈出课堂教学中,他们在聆听,在思考。
四、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
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孩子们概括的能力。
伏老师的课堂,板书简单明了。在引导孩子们读文的过程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孩子们的反馈中,她利用板书归纳了重点。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我们尝试借鉴。
五、精讲点拨 答疑解惑
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针对孩子们不懂的地方,一些重难点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老师们讲解结束后,还要尝试突破,训练。这样可以达到适当的时候放手,需要的时候出手。
两位老师针对重难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拓展了相关知识点。一堂课,我们可以体现孩子们的主题地位,更要巧妙的体现如何去引导,去组织。
六、以读促写 多元发展
《义务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了单元整体教学。我们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是放在一个单元里面去设计的。本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时,面对一个单元的即将结束,有了前期大量的学习,训练,写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通过课堂的多次感知以及老师搭建的支架,孩子们竟然都写了出来,展示的成果惊艳到了我们。
下午,我做了一个关于新课程的简单分享。每一次讲座都是一次挑战。不知大家吸收如何,是否真的有效果,但是,平心而论,自己是认真的,用心准备的。不管是课件,还是图片,视频,都是我精挑细选上去的。
由于时间关系,在分享的途中。我简单过了一部分,但是,重点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都进行了分享。
回顾一天的行程,紧张而充实。
感谢局领导给我们搭建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教科所席老师的辛苦带队,感谢李店学区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参会教师的认真聆听。
一次活动,聆听他人课堂,反思自己不足,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
我是忙碌的,但又是幸福的。
一天,总被一些小温暖感动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