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谁来猜猜,这首《戏赠郑溧阳》是谁的大作?
想必有很多人不知道。公布答案,这是李白的作品。没想到吧?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不卖关子了,杜甫写的。

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孟浩然的。

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好吧,这是苏东坡说的。
陶渊明,一个在我国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称之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亦不为过吧。
除了李白、杜甫、孟浩然,再加上苏轼,对于陶渊明的崇拜都是溢于言表的。各位就算隔着屏幕,也能体会这些大佬对陶渊明的推崇吧?

当然,陶渊明的粉丝远远不止这四位,可就是这四位的任何一位,在诗歌史上也是牛逼哄哄的了。
我们知道,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为菊花写了不少好诗。最有名的一首肯定就是这首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对于菊花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纵使陶渊明对于菊花这般喜爱,也不可能由此引发各路诗歌大佬的崇拜吧?当然不是!
那么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何能成为众位大佬的隔代偶像?
答案只有四个字——精神寄托。
是啊,在陶渊明身上,这些诗坛大咖们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要知道,陶渊明是那种真真正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也是真正能安心做一位农民的人。虽然他不是专业农民,做出来的农活也不怎么行(比如种豆,“草盛豆苗稀”说明他种的并不好),但他能一直坚持下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像李白这样的人,目空一切,自认为是宰相之才,常自比“谢安”,他是不可能安心去种地的。
杜甫更不可能,杜甫一辈子都在求官做,每日都在担忧着社稷,想的都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倒是苏轼在多年被贬的途中,做到了与民同乐,为各地的老百姓做了很多事关民生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轼是最接近陶渊明的。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将陶渊明当成自己的偶像,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装装逼的。
在权力的高峰时,他们往往将陶渊明丢在一旁,忘得一干二净。而一朝不顺之时,沦落低谷之日,才想起说几句“归去来兮”云云。而一旦有风云再起的机会,又开始新的你争我斗。
当然,这是他们的耻辱,无碍陶渊明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