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外部刺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知识的获取,也是由此延伸开的。
从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说,有体验、试错、观察、阅读等方式。但经验主义的桎梏,却有如空气,填充在每一个细节。
有个著名的例子:5只猴子摘香蕉的故事。
科学家将5只猴子关在一起,准备了香蕉和冰水。一旦有猴子企图摘香蕉,5只猴子都会遭受冰水的袭击。如此循环,5只猴子没有谁再尝试去摘香蕉了。
科学家将其中的一只猴子做了替换,新猴子准备摘香蕉的时候,就遇到其他猴子的一顿暴打。实验依次替换原来的猴子,直到全部替换完,但每次的结果都十分相似——只要有猴子企图摘香蕉,就会遇到其他猴子的一阵暴打,就像约定俗成的传统一样。
传统形成的初期,也许是最为接近事实的,基于经验主义的自我防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情况发生变化,传统以较为固定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却没有人知道它从何而来,而经验主义,也成了难以突破的界限。
经验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对于个人而言,更是如此。
上周,我准备搬家,老妈说要不要我们来帮忙,搬家无小事,都靠大家搭把手。
我说不用,在网上订搬家公司就行,方便快捷,省时省心。
专业化的分工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也使个人的经验不再那么试用。
基于经验,也容易产生依赖,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欲擒故纵”。
一个男生想要追求一个对自己不感冒的女生,很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拼命对她好,持续对她好,在她习惯于接受你的好时,你又稍微拉开点距离,她的心里就会产生失落感。因为在她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你凡事都会替她考虑,替她做好一切准备的预期。这难道不是一种个人经验主义吗?
群体经验的普遍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包括猴子摘香蕉的那个实验。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里,把群体经验的限制归根于人类寿命的局限性。目前人类寿命的极大值不超过200岁,而这200年的时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他列举了日心说从三世纪就有人提到此观点,而哥白尼正式提出的时候已经过了2300年,同样的例子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
其实,群体经验的局限性不仅体现在未知知识上,同样普遍存在于已知的事件中。
《乌合之众》中,作者详细论述了群体的盲目和疯狂。群体的想象,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秩序、制度都只是群体的想象罢了,一旦共同的想象崩塌,群体将从一个极端瞬间滑向另一个极端。
人们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恐惧;而群体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疯狂。
已知是有限的,未知是无限的,因而恐惧恒在。但有幸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自身的某种平衡。
关于学习,需要四大能力互为支撑。
阅读能力是底层能力。正因人类具有语言、文字功能,才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成为今天的智人。而人类文明的传承,就是依靠文字、信息的传递完成的。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都是经过历史检验,改变世界的伟大知识,如今,都已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课堂里普及。
虽然我们享受着前人难以企及的知识盛宴,却也迷失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之中。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抛弃阅读,成为浅阅读的拥护者。深阅读带来思维上的进化,浅阅读则更关注感官上的刺激。而我们,在碎片化的浅阅读里,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刷着微博、朋友圈,点赞、评论、转发,为他人操碎了心,却唯独遗忘了自己。
检索能力是升级打怪的装备。我们的身心在宇宙级的信息面前,只有疲惫感。世界不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检索有效知识的途径。提高检索能力,有如在浩瀚的汪洋之中手握指南针,明确目标,加足马力,奋力向前。
估计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分明看到过一个很好的素材,或是一段很受用的话,但在要用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经历记忆、记录、整理的东西,总不能在你最需要的地方出现。
而云笔记的出现,给予这种烦恼一个惊喜,备受大咖青睐。但云笔记本身,只是一个技术工具,如若使用者缺乏检索方法和能力的话,上述情况依然会频频上演。因而,提升检索能力,让科学的检索方法成为你的盾牌、武器,将会大大提升升级打怪的效率。
写作能力是标配。有人说,本科教育,本质上是教授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写作能力。但在学术造假成风的今天,这一项要求显然没有达标,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
同时,我们的基础教育,似乎太侧重于文学教育。下至幼儿园,上至高中生的语文教材,都是经典文学佳作,但凡有个阅读理解,还要考察文段反映了作者的XXX情感,表达了XXX的思想感悟,就连作者本身都被弄得云里雾里。
事实上,文学在写作中占据的份额很小。我们所说的写作能力,是指清晰、简洁、准确地表达,以及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只有做到清晰、简洁、准确,才能让彼此的思想透过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从而碰撞出更深层次的灵感。
实践能力不可或缺。换句话说,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所有的知识,缺乏应用,就是无用之物。同样,所有的知识,缺乏应用,就是纸上谈兵。
就像国人学了十多年英语,还是说的一口哑巴英语一样。见到老外能流利地来两句: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都被视为英语不错的人。再看看那些一两年就能掌握一门语言的人,简直自惭形秽。
对于语言类技能型的能力,最简单的精进方式,只有“去用!去用!去用!”
千万别想着等背完了四六级单词再开始听力、口语不迟。敢情你见过那个孩子从小不说话,等学会了2000个汉字才开始跟隔壁家姑娘玩耍的么?
去做吧,一开始可能会很蹩脚,很无助,但当你回过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而你的身后,是一片光辉之地。
一个人知道的越多,就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即便我们渺小、脆弱,也无法阻挡我们求知的脚步,和自我探索的欲望。
学习吧,少年,人生的路才刚开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