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总是打量着她的外孙说:他的鼻子挺像他爸的,眼睛挺像他妈的,整个面部合起来看, 外人一看就是我们家的人……
人类的基因尚且有传承,文化文风一样。 传承的起点都是从模仿开始,《白鹿原》的开头模仿的是《百年孤独》,韩寒的《三重门》模仿的是钱钟书的《围城》,更多的写作小白是从模仿名家的字字句句开始的……
《写作课》里有一个老师, 一直在勤勤恳恳的模仿金庸的文字。别人笑他傻,他却乐此不疲。他把金庸的字词句段章一一拆解,深谙金老的写作心法后,不仅写文章得法,而且把写作课开得风生水起。这就是不断模仿,不断跃迁的奇迹。
我喜欢很多人的作品,宋词当数李清照,唐诗当数李白,散文当数木心,小说热爱张爱玲和孙频……还有许多外国大师就不一一说了。有时候,我也偷他们的句子,偷他们的写作手法,但是没有认真的模仿过。
我没有下过笨功夫,就不知道笨功夫里面的奥妙。
现在,我运用张萌老师的学,思,做,教,赢五环法去模仿, 终于明白:没有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物质和建筑上的支撑。
我年少的时候,喜欢手抄唐诗宋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我的字一天比一天好,看着它们就像看着活生生的诗人词人。量变引起质变的惊喜,无法言表。同时,他们的一身诗意也沁到了我的心里。
10年前,我这样拙劣模仿过辛弃疾:
风踢雨来琵琶怨,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箜篌声中困雷公。
雨揍风来怨琵琶, 似曾相识。似曾相识,夜幕频闪颠黑白。
当时,我有很强烈的感情在里头,用这些文字表达出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尽管模仿的痕迹很明显,但我也曾欢呼雀跃过啊。
真正的模仿不是字和字之间的火花碰撞,而是身心灵的完美融合。
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权利,也有模仿的权利,只不过是用得好,用得不好而已。从模仿别人到真正的成为自己,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你要真正的模仿一个作家, 不仅要模仿他的炼狱和天堂,还要炼自己的形,神,意,甚至是魂!
但是,你千万别先成为他,再成为自己,你一定要始终是你自己。
这么多年读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一个也不刻意的去模仿, 我只是把好作家的风格点一遍赞,然后截取最好的地方,改头换面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去。 但是这样也不好,东一葫芦西一瓢,不见真功夫也不见魂。
每一位大师都有个性鲜明的写作风格,它就像个人IP一样响亮,爱它的人就会一眼认出它。
卡佛:极简主义,他的语言极其质朴,就像用黑白相机抓拍生活中的一个瞬间,简单明了、无始无终。
龙之介:善于刻画血淋淋的人性,国内有一位作家风格与其极为相似——鲁迅。用卡夫卡的话说:“文学必须是一把劈开冰面的斧头。”龙之介、鲁迅就是这样的刀斧手。
马尔克斯:现代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其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后来许多作家、导演,例如莫言。代表作《百年孤独》稍微有些许爱好文学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吧。
略萨:提到的第三位西班牙作家,其语言不讲时间空间逻辑,就像一个垂死的老人絮叨自己一生,想起一出说一出,却能构建出一个庞大繁杂的当时世界。
1000个读者,1000个哈姆雷特。但,1000个模仿者,可以出10000个哈姆雷特。大道至简,你的模仿可以四不像,八不像,但是又看起来十分的形似神似。
潇洒姐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经之路。你想成为大师,就要模仿大师去做。
先从神似下手,把创作立意放在第一位。 再从形似去锻炼, 基于格局和见识,你要从被模仿者的语言风格上面去一步步的去拆解,从而不断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文风。
最后,基于作家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分析作者的句子结构。第二步,分析词库和使用习惯。 第三,分析语言的排布习惯。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拆解10万+的爆文?原因就在这里,先做到庖丁解牛,再总结规律,写出好文章是早晚的事。
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书, 那么,模仿书也不算抄书啰。每一位大师都在默默的为你指路, 只要你跟着他们的指引走,加上刻意练习和刻意思悟,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