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讲析】
孟浩然,以字行(不用名,一律用字) ,唐代襄阳人。隐居鹿门山,与王维都擅长山水诗。因张说的引荐,曾游京师,与诗中群英联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使诸英搁笔。玄宗令诵所业,诵“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诗,玄宗曰:卿不求朕,朕何尝弃卿,因放还。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孟与他欢饮,背疽复发,卒年五十有二。
《春晓》从春夜写到春晨。春宵苦短日高起,一个容易入梦的时刻,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更容易入眠的,所以诗人一下醒来才觉天已大明。诗人也曾有过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壮志,故应召入京,并非一味逃避现实,虽因“不才”诗句放还,但能“灌园艺圃”。当韩朝宗约其同行入朝,意欲举荐他时,浩然却在同朋友饮酒。韩使人促之。浩然曰:“业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遂毕饮不赴”。由是韩不推荐, “浩然不之悔也”。可见他“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逸”,这些记载都说明诗人澹然寡欲的高尚品德。诗是诗人心声的流露,诗人内心有此美情,故笔下有此好诗。第二句直写春晨,处处啼鸟,真写尽了乡居春朝的乐趣。如果您生活在乡间,读了这一句必定增加您对乡村生活的诗一般的美的感受;如果您曾经在乡村生活过,一定会引起你对过去乡居生活的甜蜜的回忆。
首联写诗人的安静已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但还不够深刻,下联从诗人内心并不安静来写,虽说眠不觉晓,但还是听到风雨的声音,这使诗人非常着急,着急什么?着急的是花落知多少。这就把诗人的人品不自觉地表现得十分深刻了。
诗人用错综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心灵。春眠句说春夜,啼鸟句说春晨,风雨句又说夜,花落句又说春晨,这畔错综(错综的多种表现方式与反复格的关系。可参阅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末句是平常话,但颇有风趣。
也许有人说,诗人不关心人民而关心花鸟,这是苛责古人。诗人不是失意政客,勉强来说反而无聊。如果说人民是美好的,则关心花鸟也就是关心美的事物,感情上正自可通。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幼胞杠瘦”。词比诗要更婉丽一些。但都没有庸俗气,可以对参。
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至善”,“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北齐时代称赞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浩然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汉乐府称赞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烛”,浩然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浩然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王士源序其诗集有“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尤为创作上值得推崇的地方《上述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都引自《唐诗纪事》卷二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