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之明(六)【505】2023-10-22
六、人才不断的诀窍在于培育
曾国藩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善于任用人才。其中人才源源不断的诀窍是曾氏蓄意栽培人才的结果。他说:“人才靠培育而出,器识靠历练而成。”那么,曾国藩有哪些培养人才的好方法呢?
1、提供平台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这是当代管理者的管理三要素,其中一条就是为人才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根据战略目标发挥特长,再带领好队伍,就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了。放在军事建设上,用孙子兵法来解释就是选择具有“智、信、仁、勇、严”五点的人才,给以合适的职务,恰当的权利,极度的信任,全力的支持以及诚恳的态度,在曾国藩这样的上司面前,湘军将领莫不死心塌地奋勇杀敌。故曾氏说:“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二曰陶熔造就。”他曾说出令胡润芝极为感动的至诚话语:“胡临翼之才胜臣十倍。”
2、读书学习
曾国藩培养人才,首先是识人用人,而不是从头教起。比如,湘军招募兵勇,都是有要求和标准的,城镇流氓地痞游兵散勇好逸恶劳者一律不收,对山农人家体壮憨厚子弟一律欢迎,二者一对比,简单清白的思想一览无余。这些人的负责者一般都是湘军文人来做的将领,文官带兵,农民打仗,形成了湘军独特的基因和性质,这里面蕴含的智慧来自于儒学道学思想,曾国藩深谙此道,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要将书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追求灌输到军营之中。故而,湘军将领不打仗时,日练兵,夜学文,有的是请当地宿儒名士讲课,有的是文官亲自登台演说,而曾氏有喜阅各军营练兵习文规定,天长日久,湘军军营形成了“有师弟督课之风,有父兄期望之意”。多年以后,湘军解散,这股学习之风甚至刮回各将领故里,打仗运回的财物,有很多兴办了学堂,晚清民国,湖湘人子弟识字率迅速提高,成为近代中国推翻晚清的一股力量。杨度、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谭嗣同以及后来谭延闿、杨昌济、刘揆一等等,都是知识青年才俊,他们出来从武革命,哪个不是响当当人物,心中有理想,手中有刀笔。在他们的带领下,湘军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军阀明显不一样的路线出来,这就是后来的毛教员“星火燎原”思想。
3、宏奖鼓励
促使人长进,通常有两种办法:一为鞭策。二为激励。鞭策是刚性驱动,烈性法治。激励是柔性驱动,激发内动。两者都是使人长进的方法,这在现代管理学上,是常用方法,被世代精英证明行之有效。曾国藩将这种方法作了对比,在使用的方法上更倾向于柔性的激励。他说:“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他称这种方式为宏奖,就是宏大出奇的夸奖,并视为人生的一件快乐之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憇息,三乐也。”
宏奖这个词,语出引证有:《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岂所以宏奬风流,希向后进。”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奬后进,往往不遗餘力。”宏奖风流才子,宏奖前进后辈。曾氏的宏奖理念,是对人才多本爱惜保护之心,对于部属,他有两句名言:扬善于公庭,归过于私室。部下有成绩,有功劳,要不遗余力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既表扬了其人,也可引导大众 。如果部属犯了错误,只在私密空间里予以指出,既有批判,又照顾了脸面,皆有自尊心,也有上进心。
曾国藩的宏奖理念,超出文字上的对人才的宏大奖励。他把宏奖上升为民族为未来的高度重视心,他把宏奖视对国家对前途的高度责任心。宏奖有才之人,对标高度的重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那样的事才是伟大的宏奖之事。清末赴美幼童出国之事是亘古未有之事,国家公费派送幼童出国读书,学成归来为国家为民族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这件事超越了宏奖主办人容闳。
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曾国藩去世半年后,首批30名赴美幼童从上海启航,他们随后远行32000里到重洋之外的彼岸,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将近10年的求学生涯。后来又派出三批,共计一百二十名,分别进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后来又分批全部回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海归”知识精英,这些人物中有詹天佑、唐绍仪、梁敦彦、蔡绍基等著名人物。大部分知识精英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一百多年来,赴美欧赴日韩到世界求学被历届政府所沿袭,哪怕在抗日战争阶段,公费留学事业都不曾停止过。曾氏之功,永放光彩。
曾国藩识人用人,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几点,特别值得我们珍重。
做官对国家负责,咸丰初年,身为礼部侍郎的曾氏向新登基的咸丰帝上疏陈言,尖锐地指出官场暗藏的大弊病:“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弊,相率缄默,一时之风气,有不解其所以然者。”九个月之后,1851年元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事,一时南方烽火四起,从朝廷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无一人能担负戡乱平叛之重任,曾氏一语成谶。
曾国藩阅历丰富,求识不断,从而知道经世之术重在实事求是。深知大任要职上的人,必须有专业上的才干,而不是向过去一样,都是文官管理百行,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绝大部分都是不科学的,时代停滞不前。曾氏重要各行精英知识分子,杰出能工巧匠,科学家。才有“天下英才半出曾府”之誉。
曾国藩善于识人,即从相貌气质外形神态观察一个人的才能,他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心存济物是贵相,事有归着是贵相。富贵二字,在曾氏之看,就是端庄、谦卑、关心、认真之心之本源的因素。
最后一条,曾国藩在育人上,最让人感叹莫过于是曾氏将伦理情感带进大众视野。他为弟弟指点、给子女教育、盼学生成才、望下属成长,为他们一心一意谋未来,实际上为的是国事大业,可谓劳苦功高在源头,人生碰到如此父母师长的情感领导,又何愁无人继往业,承正脉。曾氏识人育人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薪火传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