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宁和谢危相识,是在姜雪宁回京的路上,对谢危有喂血救命之恩。
谢危对姜雪宁的感情是最为隐忍和内敛的。前期他作为先生,教她弹琴,在计谋上点拨她。他喜欢姜雪宁,一是因为次次生死关头她都没有抛下他,二是羡慕她的横冲直撞,不加掩饰。她与他处境相似,却又完全不一样。他步步为营,苟活于世,而她重活一世,格外惜命。
剧里与原著多次提到谢危爱琴,有多爱?可以说视如命。比如与姜雪宁一同赴京时,正逢下雪日他离魂症发作。明明意识不清,他还想护着那副琴。其实这种感情很容易理解。
他幼时学琴最差,母亲说人无不擅长之事,怕的是有心人。而他个性好强,日日苦练。在潜意识里,琴是他与母亲的牵系,也是他能从炼狱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撑。可最后他却为了女主自废弹琴的手。
从前他身无长物,为了复仇,即便结果是万劫不复也没什么大不了,左右不过是地狱里再走一遭。因为她,他开始惧怕死亡。他不再服用金石散,只因还想护着她,与她年年岁岁。他向来智计无双,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他明知身在深渊,清醒地任自己无尽下坠,但又知道自己无法自救。所以,在某天突然看到希望之时,拼了命也要抓紧。
其实看后几集他与姜雪宁的感情有进展后,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他非常矛盾。在他面前不能提离开,也不能提张遮,一提便是触逆鳞。有人说他情绪不稳定,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患得患失。
他拥有过,所以深刻明白失去后会有多痛。在这段感情里,他看似主动,其实主导权一直握在姜雪宁手中。不然也不会在姜雪宁要离开京城时,甚至拿张遮当作借口来卑微挽留。如果姜雪宁不愿,他再怎么纠缠也无用。
他看事看得太透彻,知道她心有挂碍,所以宁愿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智多近妖,懂得适可而止,也愿意一辈子装作不知。在信念和姜雪宁之间,他永远坚定地选择后者,这就是他与张遮最大的不同。
而姜雪宁有谢危那样爱对方吗?当然是没有的。于谢危来说,姜雪宁除了是他心中所爱,更是他的救赎与光明。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超出爱情。而对姜雪宁而言,她的感情最初是出于心疼与同情。前世她见过他的狠辣,所以今生惧怕他。而今生窥得庐山真面目,或许有了些特殊的情愫,但达到深爱的地步肯定不够。
那她的喜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从二十四集开始就有迹可循。这一集虽然是遮宁主场,却能品出一点官配的甜。她看到下雪,首先是想到了谢危,镜头给了她一个看向谢危的眼神。正因为之前她亲眼见过他雪天发病,所以会有些担心。而喜欢就是从担心在意开始的。再后来,他为救她废手;给她刀防身,解了她前世心结。最后生死之间,她看到谢危倒下,却害怕他死去。但相信在日渐相处中感情会越来越深。
让人比较惊喜的是,剧里将前世谢危自裁的结局拍了出来。他说:“欠了命,要还”,死前手中握着的金簪,不能说明前世他对姜雪宁有多爱,但肯定有不同的意义。所谓“圣人看透,唯其一死。若生贪恋,便作凡人。”两世的结局进行对比,扑面而来一种宿命感。他辛苦挣扎半生,所幸最后有了所念,才能幸福美满。
在前世,谢危第一次见到姜雪宁时,就被她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然而,他是一个不懂得表达情感的人,再加上姜雪宁对他的疏离和恐惧,使得他们的关系始终无法进一步发展。当他知道燕临对姜雪宁所做的一切时,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他给了姜雪宁一把匕首,希望她能用它来保护自己。然而,姜雪宁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希望她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绝望和无助中,她选择了在他面前自刎,恳求他保护张遮的性命。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死并没有结束他的痛苦。谢危、燕临、张遮都选择了自戕。
当命运的车轮再次转动,姜雪宁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过去。这一次,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他人的命运。她不再为了成为皇后而活,而是尽自己所能去保护那些无辜的人。她开始学习医术,用医术去救人而不是用权力去控制人。
沈玠对她的改变感到惊讶,但他也被她的真实和善良所吸引。尽管他知道姜雪宁不是他原本要娶的人,但他还是选择了和她在一起。他对她的爱并非因为她的美貌或地位,而是因为她是他心中的那个人。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他们的故事仿佛一场梦境般的旅程。他们经历了前世的苦难和悔恨,这一世的重生和改变。他们的命运就像那翻飞的旗帜,时而飘扬在风中,时而沉默在寂静之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去追求、去改变、去理解、去爱,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中,《宁安如梦》以其深远的立意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让我们深入浅出地理解他们的世界和情感。它不仅是一部情感丰富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