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号是读书节,今天我还没有为儿子读书呢。
有十几天了吧,每天给他读爱迪生的故事,我也受用不浅。读进去,才知道爱迪生作为发明家的实至名归。
他八岁时只受到三个月的学校教育,是妈妈给了他最基础的知识又教给他实用的劳动勇气与劳动技能,十岁开始在火车上卖报,十二岁之后开始通过火车实现在城市之间卖菜,赚到的钱给他火车上的实验室买器材,他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挤时间拼命读书的兴趣与需求,并具有不甘满足、不怕失败重整旗鼓的信心与热情,发明起因于他的脚踏实地,归结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最终又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文明生活方式,这就是科学家。
他有三大发明:留声机、电灯和电力系统、电影摄影机。
读着读着,我才觉得自己对日常生活有了一点点了解,爱迪生的发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如此吧。
继续读。
读这样的书,对书上的有些东西还是不懂,想想也不懂。原因可能是:一则自己以前学文科,对物理、化学、机械方面的问题不明白;二则自己平时读书也有点偏颇,只读小说散文等偏于感悟性的文字。所以,我现在逐渐醒悟到:读书不光可以获得精神愉悦,还可以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就拿这两年的事来说吧。因为儿子的调皮,我总想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也买了,放在书柜里,只读了一本,记了四五页笔记,想按照作者的办法试试,可读不下去,谈何使用?包括去年学的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看看只是看看,深入不进去去学习思考及尝试,做不到“心静”。
就像同学们不喜欢看《傅雷家书》,想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家书是长辈教育儿子的,他们心理抗拒 ,再则故事性不强,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着又不及他们想看的网络小说,
小说他们想看,是因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不要咋思考,只要随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有个大致的概述,心潮澎湃几下即可。其实我也是这样啊,不思考。
究竟该怎样进行日常阅读呢?因人而异。
我准备和儿子一起共读,争取每天十页左右。给他读,或者互读也行,关键是读后要交流,根据他们的阅读理解题型重点渗透。
还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改善家人们之间的健康关系,使家庭和睦。
今天还有一个感悟,记不得是谁说的:
要育好儿,从搞好母子关系开始,要有好的教学成绩,从搞好师生关系开始,要家庭和睦,要搞好夫妻关系开始。
这就需要学习,需要经营。只是单纯的命令,单纯的一言不发让别人醒悟都不行。得看书得思考,言行得跟上,嘴碎的不行,不张嘴启发还不行,不拿出自己真心实意的行动更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