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一颗花生米 | 来源:发表于2022-10-15 07:37 被阅读0次

    昨晚约十点左右,在乐山路和应天大街交界的十字路口,七八辆电动三轮车突然快速地由北向南聚集过来,其中的四五辆穿过路口往南边去了,有两辆车停在我旁边。

    当时我正在路口等红灯,看见这七八辆车的上面都放着做生意用的板凳、折叠桌,车架上焊着铁架,铁架的顶端蒙着一圈红底白字的广告布,上面印有铁板鱿鱼、油炸串、手抓饼……

    这些车上还摆着长方形的铁板,铁板下面是熄了火的燃气灶,铁板上放着竹签子穿着的旺鸡蛋、里脊肉、鱿鱼等待加工的半成品。

    依着我这些年工作的经验,可以很肯定地判断出骑着电动三轮车聚集过来人,是晚上在马路边摆摊做小生意的商贩。

    停在我旁边的一辆电动三轮车的后面跟着一辆电动车,车上坐着一男一女,男的年岁约二十七八,女的胳臂上挎着一个纸拎包,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矮跟皮鞋,面容姣好,年龄也大约如此。

    那女子坐在电动车上,用一口外地口音——像是徐州口音,对着前面骑电动三轮车的男子喊道:“你到哪儿去?”前面那位坐在停下的车上回过头答道:“哪儿也不去,过一会儿等他们下班了,还回去。”

    这男子答话的意思我是能听懂的,他话里的潜台词是等撵走他们的城管下班了,还回到原来的地方去继续摆摊。

    那时已是晚上十点,行人稀少,快车道上,为数不多的轿车闪着大灯飞快地开着,十字路口的一边是滨江铂悦府,另一边是保利天悦,两个高档小区内一片静谧,临街的楼宇气势雄壮高大,一些窗户对外透着柔和的灯光,窗里面是温暖的家。当然,这些亮着灯的家并不属于此时停在路口和刚刚穿过路口而去的,骑着电动三轮车的人。

    这些人使我想到,当一些体制内的人拿着相对体面的收入,有着稳定工作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一些极不起眼的几乎是活在尘埃里的人,在夜幕下,在城市的马路边,在看不见的角落里,为了生活,在苦苦地挣扎。他们尽全力做到的一切,也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他们几乎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吃苦、甚至于拼了命的奋斗,让自己在活着的尘埃里开出花来。因为这个城市和整个社会并没有为这一类人提供改变命运的土壤,赐予他们的,只是允许他们到这个城市里来生活的,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包容。

    而体制内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躺平了,有些人尽管现在还没有躺平,但也处在走向躺平的道路上了,算得上是微躺平了。无论是躺平的人,还是微躺平的人,都享受到了体制带来的好处,享受到了体制内存在的让人躺平和微躺平的土壤所带来的红利。

    相对于前面说的那些在夜幕下、马路边、角落里为生活苦苦挣扎的人,躺平和微躺平的人确成了如假包换、实实在在的躺着就赢的人,这其实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悲哀,躺赢的人如同政治经济学中说的食利者阶层,是附着在社会这棵大树肌体上的,享受阳光雨露的不劳而获的藤蔓。

    写到这儿,想到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写的《我与地坛》。他的这篇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苦难、命运、绝望、挣扎、信仰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这也促使我对昨晚在路边看到的这些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生活、命运,以及自己目前所处的现状进行思考。

    想一想在身处生命的谷底,在对生活曾经带着希望和失望,在面对逝去的奋斗和躺平的诱惑,在走过沟沟坎坎和一帆风顺,在这些时候,如何理性、客观又不失堕落的看待和分析自己,让自己短暂的一生活得不那么庸碌,让自己的余生活得稍微有些精彩,这都亟需去思考,亟需去反思过往和当下,不能让自己像现在这样,在未来的日子里虚妄地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eh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