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一个孩子:“小朋友,你几岁啦?”
孩子回答:“5岁。”
“那你爸爸多少岁啦?”
“5岁。”
“不对吧,为什么你5岁,你爸爸也是5岁呢?”
“因为爸爸是有了我以后才开始当爸爸的呀。”
我不知道你笑过之后,有什么感悟?这个故事让我惊醒,其实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会糊涂,会犯错,会手足无措,会矫枉过正。所谓父母,不是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被赋予的称呼,而是一门人生功课。我们选择要孩子的时候,就选择了修这门课。
我曾经对于孩子的到来充满期待,但初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拉拉杂杂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先是吃喝拉撒睡的磨人,同时要应付两代人在养育方面的分歧,然后是长期的自我牺牲感,还有中国社会的集体教育焦虑……凡此种种,把我的初心撕了又撕,扯了又扯。我想要让孩子多享受当下的幸福快乐,又想要孩子在成年之后还有幸福快乐的本钱,纠结……更重要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有ta自己的自我意志,但ta对这个世界了解甚少,要尊重ta又不能任由ta来,混乱……
所以你看,为人父母,要学的就是这种尺度的把握。我们从来不是因为自己厉害所以做了父母,甚至再坦白一点,没有孩子之前,我们自己的人生过的也不见得怎样。其实我常常困惑,我都不知道我能教孩子什么,因为我所知道的不一定正确,过往的经验也不一定能帮助ta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世界,我们自己遇到的颠覆的事情还少吗?但有一点我知道,我只有承认了我的不擅长,我才有可能把做父母这件事做得更好一点。
初为人母那几年,我看过不少育儿书,可我总有一种纷乱感。每本书都讲的有道理,可如果孩子不按书上的反应来呢?或者我按书上的指引去做却没有效果呢?该如何找原因,又该如何调整?此外,抛开具体问题,理念上来说,我也知道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可是到底该怎么爱?要给几分温情,几分要求,或者何时该理解抚慰,何时该坚定严格?满脑子的问题也不比读书前少。
我最终抛弃了这些,因为我发现学了之后,别说教育孩子,自己都活的不像自己了。与其我和孩子都难受,不如我先把自己活好了,至少解脱一个。(我其实一早就发现了,我是个自私之人。)
这几年的学习,尤其教练技术和九型,让我意识到之前的纷乱是因为我只学“术”,而未曾理解“道”。现象万千变化,术也有万千演化,唯有懂得“道”,才能生“定”,才能方向不乱。而当下我所领悟到的层次是——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一切问题的答案。这不是什么新知,早有心理学大师、佛学大师指向这个方向,只是话都会说,有没有证悟,就看自己。我也曾经想过,这样的论述是不是太自我中心,而我后来发现,真真是庸人自扰。既然那些纷扰都是自己搞出来的,当然自己也能解决。不解决只是不想解决罢了。
你的世界有多宽广,你的纷扰就有多稀薄。
继而,我又开始淡化对所谓的“好”的追求。那些主流价值观中认可的“好”也不过只是一个尺度,而一个真正独立而丰盛的生命不限于只从这一个尺度去衡量。
何为父母?我仍有困惑。但我由衷感激,有两个生命愿意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即便我那么的自私和浅薄,她们还是选择了我,让我有机会去摸索这个拿捏尺度的分寸。而我的孩子,不好意思,你们身而为人,而没有生而为神,也是要来修功课的。这或许就是我们成为一家人的缘起,而如此深入的彼此介入的关系,就是我们的修行方式。
不辜负,且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