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①

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①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9:45 被阅读0次

    讲师:杨强老师(雪窗先生)

    2013年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11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谭克平青年诗词奖”。

    2015年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中央网络电视台主办,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承办的“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一等奖。

    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词部进士。

    2016年,首届“海岳杯”诗词大赛诗部行卷第一、词部决赛第三。

    著有《雪窗先生诗稿》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

        大家要写短篇七古,有两点我觉得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要下工夫:一是语言,古代擅长写七古的诗人特别多,各有各的语言风格,但他们的语言都很驯雅而富于表现力。语言要留意两点,一方面是语感一定要好。不是说你的意思用对了,诗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意思是用对了,但我们写出的诗仍然不好。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语言太粗太丑太露,语感非常糟糕,艺术性太差,那么内容再好,意思再好,表达得不好,又有何用呢?

    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分寸一定要到位。有时候过于轻巧了,则显得尖巧,给人的感觉卖弄;有时候下笔过重了,给人的感觉太刻意,则有小题大做之感。对于语言分寸的拿捏,就跟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比如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准度,一幅画作线条的精准度,都是相通的。过轻过重,都说明你的功夫、火候还不到家。对于七古,还有一点要下工夫的,我觉得是意脉。其中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其实,我们从不会写诗到开始写诗,一直到后来,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个毛病——拼凑。

    有人说:“我写诗,自始自终没有拼凑过。”说实话,这话我是绝不相信的。最初的时候,拼凑肯定会很多。一方面是写不够字数、句数,就会出现拼凑的情况;而且更要命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本领,不能做到每一句每一字都发挥它不可替代的意义及作用,但为了成篇,就会出现凑字、凑句的情况。拼凑,会两方面不好的效果,一是废字废句会有,这样很碍眼。诗词是凝练的艺术,不能有一字一句的废话。拼凑恰恰会有这种多余的字句,那么艺术效果肯定不佳。

    二是有时候大家写诗,会东拼一句,西拼一句,最后缝缝补补成篇,这样会出现衔接的断裂,意脉不连贯,诗就不像连贯的整体。其实,古人很多时候写诗,也不一定是从头到尾,逐句逐句写的。以我的经验,比如像古风,我有时候是先想后面的句子,再想前面的句子,最后补足中间的句子。也有时候是先想开头,再想中间,最后想结尾,但有时候一两句想不出来,会空出一两句,最后补足。这样写诗,千千万万要注意,最后补足的时候,一定要衔接得严密、自然。

    意脉断裂的诗很难看,就像一棵树从中间砍断了,然后安在一块,不再是浑然一体的了。我们写古风,要注意意脉的自然、连贯。古风,章法特别重要。像七律、长调,那有很多总结出来的硬章法、死章法,你需要严格遵守即好。而古风没有固定的章法,全在于自己设定章法。你根据所写的内容去合理地安排,每一部分该写什么,何时该转,何时铺叙,何时该收束等等,这就要看你的谋篇布局能力了。大抵有几点注意:一,要注意转折与衔接的关系。

    古风肯定要转折,而且要转得越精彩越好,那就能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否则一路平铺,就很难看。但转折一定不能断裂,要有意脉的连接。二是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开头切入要斩截,那你就不能写得冗长,铺叙过多。该丰满的时候,就多展开;该带过的地方,就一笔点过。我举个例子,《唐诗三百首》有一首杜甫的七古《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首诗开端提到公孙大娘善于舞剑器。对于公孙大娘根本不需要作过多的介绍,只一笔转到重点:“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作者重点是写她的剑器舞,所以直接切入重点。而对于公孙大娘剑器舞的精湛,则大量展开描述,因为这是这是重点。后面再提到她的弟子在白帝城舞剑器,只是一笔带过:“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那么,我们要问了,杜甫诗的题目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说的是观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那么重点应该放在弟子舞剑器,何以杜甫把重点放在公孙大娘舞剑器呢?

    这跟杜甫通篇的布局以及立意安排有关。杜甫写此诗的目的不在于说,他看了一场剑器舞,觉得很精彩,所以要写诗。他其实是别有用心,他要由这个剑器舞,引出整个大唐命运的兴衰,国家丧乱的感慨及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命运的裹挟、变迁。他有一个宏大的主题,所以说老杜诗的浑厚处高不可及。但要表达这样宏大的主题,你不能泛泛而写,这样会很空,你得有具体的依托,那他就由这个剑器舞,触发这样的情感,写出世乱兴衰的感慨。

    杜甫开端提到的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那是作者五岁时跟着家人,在人群中看到的情景。当时是大唐的盛世哪,人烟阜盛,到处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作者把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写得虎虎生风,气象非凡,这样才衬得上那样的时代。而且公孙大娘舞剑器,备受追捧的年代,正值大唐繁盛的时期,作者是借这个代表当初盛世的年代。由盛世转入伏笔,他是一笔就转过来了:“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一下子就转到现在,所以老杜古风的转笔,有大神力,巨笔如椽。

    那么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作者已作了重点交代,再写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就只需一笔带过,否则描写会显得重复,或者铺叙显得啰嗦,导致篇幅不紧凑。但一笔带过也要有一笔带过的本领,你看老杜:“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你看,带过得非常斩截、干脆,而且笔力还不弱——这就是腾挪变化的本领。但作者把重点放在了与公孙大娘弟子对话上,通过对话的内容写出梨园弟子的离合变迁,先帝玄宗的命运变化,以及整个唐王室的沧桑巨变,感慨何等深沉,而语语力度饱满。

    你注意老杜的转笔,非常神,他写:“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追叙过去的盛世气象,而后“五十年间似反掌”,一笔就转盛为衰,而且既形象,力度也饱满。而且他写自己的悲伤及恍惚,都不直接写,只在结尾点到:“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多形象!他说出门之后恍惚迷离,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自己长满老茧的双脚在深山里走,本来心情沉重应该走得,慢,他却偏偏“转愁疾”,越走越快了。这都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全是用形象表达。

    他前后的照应也很到位,我随便举一个细节,中间说:“先帝侍女八千人。”这是写玄宗当皇帝的时候,培养梨园弟子,有侍女八千人,这是盛世的场景,后面有一句说:“金粟堆前木已拱。”金粟堆是指陕西金粟山唐玄宗的陵墓。现在连玄宗陵墓前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了。岁月沧桑啊,前面何其盛,此处何其悲。然而这样的盛悲,作者都不是直接告诉你,而是通过这样鲜明的两个画面对比,就足以引起读者深沉的喟叹。

    我们再看整首诗一首一尾的对比,开头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盛世的时候,公孙大娘舞剑器,观者如堵,何等震撼、热闹、激动人心;到了结尾:“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作者一个人在宴会结束后,孤独地在深山里行走,恍惚不知所往,何等悲凉、凄怆。这样的落差多么强烈,惟其如此,整首诗才展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让人震颤不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hk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