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式升级营销段位 核武三动营销公式让你掌握营销本质
核武子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有效获客,保持企业增长?
运用核武营销三动公式,让你洞察需求本质,有效获取顾客。
核武三动营销公式:
想动(需求=落差、缺乏感、痛点)→心动(目标=解决方案、目标物)→行动(能力=行动成本降低)
想动
顾客产生改变、想动的意愿和想法,就是产生了需求。
顾客为什么产生需求?需求来自哪里?
是因为理想和现实有落差,目标和现实有落差。
想动来自两种状况:
一是顾客受环境影响自然形成;
二是顾客受到商家有意识引导而强化。
营销的第一阶段是寻找需求,需求来自缺乏感,来自落差,也就是找痛点。
缺乏感,即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成为顾客的痛点,迫使顾客想做出改变,让顾客想动!
顾客的需求,产生想动的意愿,对商家而言就是机会。
准确把握这个机会,创造机会!
就教培行业而言,好的教育资源稀缺,学位稀缺,形成缺乏感。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进步、产生兴趣、考上名校或好学校的理想。
理想与目标产生了落差,换句话说缺乏感来自落差,也就是通常说的痛点。第一步就是明确找到痛点。
这是家长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需求,渴望改变现实,达成目标、理想,即想动。
教培行业可以借助传播、广告影响家长需求,强化这一落差和缺乏感,渴望目标实现和理想达成,改变、想动的意愿更加强烈。
就汽车行业来说,对没有汽车的人而言,汽车是现代生活方便的生活工具,对从事商业人士是身份的标志。没有汽车,就等于是缺乏方便、舒适和身份标志。缺乏产生落差,产生目标,产生需求,产生改变和想动的意愿。
所以定位是基于方便出行?身份彰显?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挖掘、刺激顾客的缺乏感,从而产生想动的意愿。
饮食行业来说,有人只是想解决饥饿,有人想有一份方便卫生的工作餐,有人想享受精致美食、雅致环境,有人是享受社交氛围。不同落差,目标需求不同。
营销首先就要真正了解顾客缺乏什么,落差是什么,找到痛点,洞察需求的本质。
运用:
1、时间视角入手:制造冲突、制造焦虑。
如:对教培行业要放大痛点,面对稀缺,形成心理冲突、产生焦虑。今天不早点参加,未来意味落后。
对汽车行业要放大理想,面对落差,形成心理冲突,渴望改变,立即拥有。早拥有,早享受美好生活。
对饮食行业放大新鲜,放大健康,放大特色,让顾客产生健康焦虑。健康是吃出来的。
2、关系视角入手:环境协迫、制造压力。
如,教培行业幼儿大部分参加了英语班,没有参加的形成压力,造成群体落差。
汽车行业邻居、同事、孩子同学都拥有了私家车,没有私家车对孩子生活、成长不利,加大落差的心理冲突。
饮食行业要制造新潮,以新吸引人,同龄人都吃过**了,你还老土?
3、差异化、任务视角入手:分化阶段性需求和任务。
如:教培行业小学时以素质、兴趣培养为主,高年级以提分为主。
针对中考、高考以提供提分和策略为主。
汽车行业:代步者以经济、实用为主。
改善者以舒适、尊贵为策略。
操控者以驾驶乐趣为诉求。
饮食行业工作餐以卫生、营养、便捷为主。
特色餐以特别食材、特别味道为策略。
社交餐饮以营造氛围、浪漫气息为诉求。
找出顾客的缺乏感,形成怕落后、相互竞争的心理。
心动
营销的第二阶段,对顾客来说是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物,对商家而言要为顾客提供一个解决落差的方案,推荐一个获取目标物的方案。
有了解决落差的方案,有具体的获取目标物的方案,顾客就会产生心动!
心动是理想开始注入现实,落差开始获得解决、缺乏开始获得满足!
就教培行业来说,目标物即为理想学校、好的成绩、好的能力。
就汽车行业来说,目标物就是小康家庭需要一个方便、舒适的工具,或者是一个稳定、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是商业人士彰显身份的标志。
就饮食行业来说,目标物有时不仅是食物本身,背后有卫生、营养、氛围。
缺乏感加上目标物,构成了动机,产生了心动。
帮顾客构建起动机时,产生心动时,营销就成功了一半。
动机来自哪里?
一它需要商家发出指令,即从心理上刺激产生指令。仅有缺乏感还无法形成动机。动机产生可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麦奎尔心理动机、渴望理论。
二需要商家提供真正解决落差的方案、解决缺乏感的目标物。
原理:
围绕顾客目标物,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让顾客心动!
有了目标物,即提供填补缺乏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推动顾客决策的具体行动目标,才能让顾客产生动机。
有了动机,此时需要商家下达清晰的指令,才会形成消费。
从心理上讲,商家怎样更有可能推动顾客去做这件事呢?
把这个行动说是越明确,越形成明确的目标物,那么行动达成的概率越高。
也就是缺乏感和目标物形成最佳匹配、产生联接。
比如,教培行业你说让孩子更优秀,就有点泛和散,不如找准一个点,养成好习惯、提分等。
比如,汽车行业要不讲尊贵,要不讲操控好,要不讲潮流,可否另辟蹊径,让每个家庭都有拥有车的梦想。你讲操控,我讲情怀;你讲浪漫,我讲实际。
比如,饮食行业中工作餐、家庭餐、商务餐目标需求是不一样的,提供相匹配的产品才是吻合需求的目标物。
运用:
多维度、系统性地满足缺乏感。
1、效果导向:提高自信心、产生兴趣。
2、口碑效应:口碑促进决策。
是顾客决策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加强口碑效应传播。
3、区域布点形成差异化,产品形成差异化。
4、分层次满足不同需求。
行动
营销的第三个阶段,以顾客赋能,让顾客有能力达成行动,降低顾客行动成本,实现能力转换。
原理:
顾客愿意采用你的解决方案,需要付出什么?即顾客要付出哪些成本?这个能力是最后一道关口。
此时,需要商家给顾客赋能,降低顾客的成本,让顾客有能力做出最后的决策消费。让顾客行动!
成本不只是金钱,还包括决策成本、行动成本、形象成本、学习成本。
决策成本:可以通过让利促销活动,让顾客产生临门一脚,立即决策、立即行动。
行动成本:提供方便的支付、取货方式,方便顾客购买。
形象成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顾客产生信任、依赖、认可,信任产生行动。
学习成本:即提供简洁的说明书、宣传册,开展现场展示活动,方便顾客及时了解。
成本太高,会超过意愿,影响动机和行动。
从动机到购买,有一道并不容易翻越的山梁,这就是顾客要付出的成本。
把动机转化成需求,给顾客赋能,从而降低成本,产生动机,变成需求。
顾客普遍存在想法不错、行动力差的典型状态。
降低以上成本,顾客才能真正信任和选择。
小结
所有营销必须满足这三个阶段,缺了任何一角都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营销。
营销就是管理需求,而非活动;
营销就是发现真实需求,而非发明需求。
从想动化为心动,让心动变成行动!
深入交流欢迎加入营销沙龙群,加微信13823327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