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发了个视频,职业病的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广告做的好,但我想错了:
说实在的,我非常羡慕她,不是羡慕她收到了新年礼物,而是羡慕她的这种能力——
「能表达需要是一种能力」更精确的说:「能主动的表达:我需要你为我做什么,更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为啥羡慕呢?因为我是一个向来不会直接表达需要的人,尤其是要礼物这样的事情。
在我的概念里「需要」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最原始印象就是弱者才需要别人。一旦我承认了需要,就意味着我比你低,自尊心受不了了。
就拿同样的场景吧,以前的我是绝不会像闺蜜这样直接说的,而是心里默默的想,也许这几天老公回来,就会给我一个大大的surpris。
因为在前几天,我好像已经暗示过他了,而且不经意的表达过一个东东了,我相信他肯定能拎得清。
越想,加戏越多,甚至都能联想到礼物呈现在我面前,我欣喜若狂夸张的表情。
然后就巴巴的等着,等着......
等待的结局是:不但啥也没等着,还等到了一包气,看到老公每天空着手回到家,失望之余还感觉特别的憋屈。
每天都指望着老公能意识到我的不开心,看出我的脸一天一天的越拉越长,都快拉成马脸了,可老公就是啥也没注意到。
直到最后这几天,实在憋不住了,真的要买也来不及了呀,快递都挺了。
于是开始发飙:你难道不知道过几天是啥日子吗?
啥日子?不就过年了吗?
过年当中还有个节呢?
你是说迎财神吗?现在都不让放鞭炮,咋迎呀?
.....&*%4¥#......,MD。
可我就是不说还有个情人节,就是不说想要那件心心念念想了好久的羊羔绒的大衣。
有的时候想想我这样的女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物种。
既然如此需要,可就是不说,就是让对方猜,一旦对方猜不到,还会用一种反面的、推开的方式表达——愤怒吵架。
我很清楚自己不表达的原因,感觉说了就没面子了,说了就好像是在求老公施舍,是在乞讨你爱我一样,即使得到了礼物,得到了爱,这个爱也是廉价的,同时自尊心也会很受挫。
而且我还会觉得直接表达,如果被满足了,就好像他只是为了应付我而满足我,是出于作为老公义务才满足我的。
既然是要来的东西,还哪有什么价值?更别说尊贵感了,说到底已经变味了。
不幸的是,这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潜意识的心理状态即:我没有在心底里战胜你,比你高,我就是危险的。
再深一步,我需要你,就等于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你了,从而你就掌控了我。
一旦被你掌控了,不是你想咋样就咋样了吗?万一你抛弃了我,我是不是连个屁都不敢放呀,万一你伤害了我,我是不是还要忍着呀,这不是挑战我的原始安全感吗?
而我不说「我需要你干嘛干嘛」,至少我没有暴露,还是安全的。
但需要还在,不直接说就会产生期待。当期待未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不甘心,从而表现出愤怒,企图用情绪来压迫对方。
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愤怒是人们面对恐惧时的一种防御方式,同时在感受上,愤怒是一种脆弱的表达——是把自己抬高到了比对方高的位置以自保,似乎这样才会让自己感觉强大一些。
再者,以前能表达愤怒还算不错的了,现在的我已经是以「我们都没有心情要礼物」来作为托词,表现出「假装不需要」,更无药可救了。
这是一次次的失望,演变成了绝望,最后发展出合理化的信念来安慰自己:我其实并不需要,没有这个我们夫妻不也过的不错的嘛;老公没有义务来满足我这些花花肠子,只要把孩子教育好,就足够了。
这样呢,似乎我就拿回了主动权,不让自己显得比对方低一等,另一方面,又不断的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说:女人一定要经济独立,任何时候,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哪怕是老公,一切还都要靠自己,自己需要的羊羔绒大衣只有自己买。
殊不知,亲密关系中双方感情的维护,跟经济独立本身就是两码事。
而一次次暗示、失望、愤怒,直到逼着自己强大。每一次看似的放弃、看似的成长,不是说明我更强大了,而是说明我在感情上更脆弱了,内心越是依赖别人,反而越是失去自我了。
有些人会认为,依赖就是一种需要呀,其实,需要别人与依赖别人是截然不同的。
依赖别人,就是期待对方能「懂我」,但却恰恰反应了自己潜意识的「我不行」;更进一步是:我不值得被看见;我不值得、不配被「懂」;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