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女儿刚上学的时候就给她培养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无论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作业都要做完才能睡觉;做错题不怕,但是同一道题不能反复错;先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再去做作业;每天要写日记等等。所以在女儿小学阶段,考试几乎都是满分,她很少犯错,而且,很小就不用我们管理,自己会分配学习时间。
可是上了初中之后,学习的科目突然增多,科目从3科一下子变成了7科,而且每一个科目的体量又变得非常大了,女儿一下子很难适应,有时她甚至会只考到70多分。这种转变让她的心理上很难接受,还曾经有这样的念头,就是否定自己的智商和努力,因为班级里有很多同学是提前学习了初中内容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应,是有人考到高分的。
我记得我当时还写了文章,说我很庆幸女儿在上初一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困难,因为这时候她还小,还处于经得住打击的年龄,她会慢慢适应这种起伏,并不断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这种状态。如果一个孩子一直拔尖没有经历挫折,而到了高中或者大学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才很难站得起来。
这也是我常说的无论是挫折还是劳动,都是越小经历越好,小孩子并不了解世界,应该让他知道世界就是这样的,得努力得付出也有挫折有坎坷,而不是一切都是开心都很美好,长大以后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看到的那样,从而接受不了现实。而家长们却往往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们总是想着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长大了自然就懂了,那不可能,年纪越大承受力越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怕找工作、怕被拒绝、怕跟人接触而在家啃老的原因,因为前面的路走得太顺了,到了工作的时候根本就承受不了打击。
回到女儿的话题,女儿觉得班级里提前学了初中内容的孩子,她是怎么都追不上的。我跟她说你知道为什么你小学的时候成绩那么好吗?是因为妈妈没有让你上一年学前班,所以你从上小学开始就需要很努力才能拿到满分,而那些提前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不用努力就已经什么都会了,他们不认为学习有多难,可是当你上到三年级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一二年级成绩很好的同学,这时候成绩却纷纷下降,就是因为他们积累的知识已经用完,而他们又没有在一二年级学会怎样努力,后劲一定没有你的足。
现在也是一样,前期的挫折是一定的,因为学习体量的增加肯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适应,那些不需要适应的孩子如果不努力就会被你追上并赶超。国家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一定是有道理的,是通过研究孩子的成长发育程度制定出来的,提前学习很有可能是拔苗助长。
当然也有的孩子聪明绝顶、过目不忘,可以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也有的孩子虽然提前学习了知识,但是接下来还能够一直保持一个努力的状态;还有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差,笨鸟先飞,提前学习会让上课时能够跟上进度,这些特殊情况都没有问题。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商普通,不会过高也不过低,而且自律程度也是普通,孩子有孩子的心性,提前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家长给安排的,学过了还能一直坚持努力也不容易。
女儿听了似乎有了一点信心,但是她还是想要一个具体的时间,到底多久她才能赶上来呢?我想了一下,初中三年,初二就要小中考了,有两科考试成绩要加入中考当中,所以我觉得这个追赶的时间最少要半年,最多一年,你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里面赶上来。
现在的孩子学习确实卷得厉害,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女儿考得不太理想,班级里也涌现出了一小批成绩优秀的孩子,大概有八九个,男孩子居多,这也是挺让我意外的,女儿排在第五六名(减负之后不排名,只是成绩好的这几个同学自己算出来的),前几名都是男孩,的确提前学习过的有一定优势;第二次考试是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女儿有所进步,语、数、英成绩最高,总成绩还是五六名,我说不用急,主科靠的是积累,你做的不错,副科需要提前背诵准备,下次考试前要准备充分;这次是下半年的期中考试,女儿说她总成绩考了第一名,所有科目都是90分以上,很淡定、很从容。
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以后肯定还会出现很多上下波动,这些都很正常。但是这次的第一名至少证明,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也是能够通过努力赶上来的,有了这次的经验,孩子的自信心也能提高不少,如果以后再遇到成绩不如意,孩子也能够欣然接受并且知道该在哪里进行努力,这些波动的过程才是一个良好心态的养成过程。
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考试成绩下降就手忙脚乱,也不要因为孩子现在的成绩不如意而心烦意乱。学习本身就是会有一个起伏的过程,这样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才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放弃。

网友评论